我腳下的青磚小道正對著劉關張彩塑,小道兩旁擺放著近二十張蜀郡常見的熏黃藤椅和暗木方桌,桌上整齊的放著青花瓷蓋碗,蓋碗的蓋子也整齊的倒置在桌麵。
“來,坐我左側。”張老太爺對我招了招手,眼睛微眯著說道。表情上很難看出他現在的心理狀態,是喜悅亦或是平靜?難以琢磨。
當我坐在張家老太爺左側的圈椅上後,張子玉也跟著坐在了右側圈椅上。
“當當當!”
磬聲再次響了起來。不過這次卻很清晰,來自三義殿,不像剛進殿門時,聽起來那樣的遙遠縹緲,不知所起。
陣陣腳步聲由遠及近,向三義殿彙聚。
很快,三義殿裏站滿了身穿不同深淺顏色道袍的張家男女,年齡基本上都屬於中老年,一看便知是當今張家的高層人物。
“諸位,請就坐。”張家老太爺說道。
“各位請!”張子玉接話道。
“唐家家主,老夫可否先倚老賣老的問您幾句話?”張老太爺扭頭盯著我道。
“哎喲,張老爺子,您可真是折煞晚輩了,可千萬別與我客氣,您這個敬稱我可受不起,叫我小子就好。”我聽罷連忙拱手客氣道。張豐與我爺爺是一輩人,張家在七大家族能穩坐龍頭老大,張豐是功不可沒的。不過爺爺輩的事情家裏很少講,唯一聽說的便是,張豐是個狠人。
“哼,小子別高看自己,我不是對你尊重,而是尊重唐家。”張老太爺對我笑道。不過笑容看起來比較僵硬,讓人不知為何,突然升起一種不寒而栗的感覺。
“是是,您說得對!”我迎合著道。
“好了,客套話不多說,唐天,你覺得,我有資格坐這把交椅嗎?”張老太爺慢悠悠地說道。
我環顧了一下四周,所有人的目光都盯著我,可能是由於張家人都修道的原因,表情上看不出太大變化。
把我請到三義殿,又問我有沒有資格坐交椅?這也太奇怪了。交椅,在過去蜀郡的社會生活中,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征。往往是一個群體中的頭領,或者是一個家族中的族長或年紀最大的人,才有資格坐交椅,這也是過去俗語中“人人都想著坐頭把交椅”的含義,人人都想出人頭地。
“見招拆招吧!”我心裏想到。
“您當然有資格。”我回答道。
“那好,既然我夠資格,那麼今天就由子玉請你吃講茶,我來當仲分。”張老太爺說道。
吃講茶,是蜀郡的一種民間習俗,主要通過喝茶的方式解決民間糾紛。在過去,凡是鄉間街坊發生房屋、土地、婚姻等一般民事糾紛,不值得上衙門打官司,雙方便約定時間一起到茶館評議解決。這種吃講茶解決民事糾紛的傳統,在過去的川渝江浙一帶較為流行。
吃講茶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入茶館後,糾紛雙方先給全部茶客逐一奉茶,接著雙方陳述糾紛的前因後果,表明各自的態度,請茶客評議,最後由“公道人”或稱“仲分”來裁定。“仲分”一般由輩分較高、辦事公道、有聲望的人擔任。
一經裁定,大家同意就算了事,由敗訴方付清全部茶客的茶費,所以在蜀郡也將“吃講茶”說成“付茶錢”。一般吃講茶後不會再發生爭議,但也有可能有些不服之輩再生事端,這個時候可能袍哥便會出麵解決惹事之人,袍哥是過去川渝地區特有的一種組織,這方麵我們後文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