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嚕咕嚕!”
平靜的江水突然劇烈晃動起來,一波一波的水壓衝擊在身上,感覺很明顯。
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轉過身來,將探照燈調至最亮,照向黑暗深處。
就在這一瞬間,江水又恢複了平靜。
我深知這平靜來得詭異,於是將折刀死拽在手裏,做好了搏命的準備。暴風雨來臨之前,都是這般寧靜。
“嗖嗖嗖!”
幾道快如閃電的白光在眼前一晃而過,緊接著,燈光在江水裏延伸的盡頭處,出現了數不清的銀白色小魚,宛如一麵魚牆,推動著江波向我遊來。密密麻麻的江魚,飛速地擺動著身體,攪動著江底的泥沙,一瞬間,探照燈下的江底世界猶如世界末日,昏黃無比,沙子在水流的衝擊下,不斷的拍打在氧氣罩上,發出沙沙聲響。如果不是事先知道這是江底,說成是沙漠中的大塵暴也不為過。
“咕嚕嚕!”魚群以探照燈光源為中心,圍繞在我周圍快速的旋轉,抬頭向上望去,已經看不見江麵,隻剩下一片銀白色的反光,魚群像一個倒扣的大碗,將我與黃腸題湊扣在江底。
我長吐一口氣,還好不是什麼沒見過的怪物,這些魚雖然多,但是看起來並沒有攻擊性,可能是趨光吧,我心裏想到。於是趕緊關閉了探照燈。
等了兩分鍾左右,一道微弱的光束從頭頂照射下來。魚群因為光源的消失,漸漸向四麵八方散去。夏季清晨的太陽蒸騰著江麵的水汽,將光芒灑向江下黑暗的世界。
“咕嚕咕嚕!”我輕輕吐出幾個氣泡,將探照燈小心的打開並調至最小亮度,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抓緊時間將黃腸題湊給解決了,免得夜長夢多。
因為魚群的消失,我之前被注視的感覺也隨之消失。
“黃腸題湊按照著九宮飛布來排的話,那麼九個宮在表象上應該相同,所以之前小羅拽拉的粗鐵鏈,在其他八個宮中也應該存在”。一想到這,我連忙用手指輕輕捅入離我最近的一個格子。
果然不出所料,手指的尖端傳來絲絲金屬才具備的涼意。
在將黃腸題湊表麵的每一個宮的中心位置處的鐵鏈掏出後,我從綁在胳膊上的潛水包中取出一卷透明的絲狀物,如果小羅還活著,肯定以為我拿出的是一卷小朋友平日裏放風箏用的風箏線。
這一卷透明絲狀物的主要成分是天蠶絲,是我托一位在西域的好友特地製作而成。西域的天蠶絲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蠶絲,它有一個特點,柔性與韌性兼顧。早在西方的羅馬時期,相當於我們華夏的隋唐時期,羅馬帝國專門派人沿著絲綢之路,到古代西域的且末和樓蘭等地買過一些蠶,帶回地中海地區養殖。一開始沒有成功,因為羅馬人並不知道養蠶的方法,而走陸路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所能攜帶的絲綢數量總是有限,所以來自中國的絲綢在羅馬帝國比黃金還貴重。直到後來,羅馬人通過長期在絲綢之路貿易的粟特人之口,學到了養蠶的方法,從此地中海區域才誕生出了絲綢生產活動。
這種天蠶絲為主要材料製成的絲線,在金石玉微錄中被稱為九幽絲。因為唐家人在打開一些墓葬的時候,喜歡先將天蠶絲線纏在一些機關的位置,隻要機關發生一丁點變動,天蠶絲傳遞來的震感就會提醒盜墓人。因為盜墓開棺與死亡有關,好似與冥界打著交道,所以不知是唐家哪位富有詩書之情的先祖,在金石玉微錄中寫下了九幽絲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