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陳太祖皇帝滅暴晉,征強魏,一統天下,四海賓服。
中原有一處後倚丘陵,前俯大江,虎踞龍盤的風水寶地,更是三朝首府。太祖皇帝廢此城前朝孽名,賜新號“千秋”。
皇都千秋城,光聽其名便知其意味。如今,陳留王朝延續六百餘年,傳千秋萬世指日可待。
千秋城背靠丘陵,前附平原,一條龍霄江穿平原而過,將士工匠引其水,為皇都築起了四道護城河。
千秋城的麵積極為遼闊,足足一千三百多頃;民丁更是空前的繁盛,足足百萬餘人。
城中分六道主街,餘下大街小巷不計其數。六條主街中最為寬廣的當屬“鳳凰道”。
鳳凰道由東城門直穿九歌天橋,踏在大陳王宮腳下才算終了。它是何其雄偉、何其寬闊已無法言表。倘若街道兩邊無商販擺攤叫賣,足以容納十萬大軍,車馬並進。像皇都最有名氣的梨園“浮世棠”、最有口碑的酒樓“醉一回”,全在這條街上。
千秋城的大小天橋多到無數,唯獨“九歌”這條舉世聞名的天橋人盡皆知。當年太祖皇帝就是在這兒冊封了九位柱國之臣。
現而今在九歌天橋很難再看到國家棟梁的影子,倒是全皇都最好、最有名氣的小販,全都在天橋兩邊擺攤吆喝。
千秋城雖大,但主要分七個部分。北禁城、南安城、東祥苑、西湖苑、長安寺、天寶廟和錦陽宮。
北禁城位於城北,尚書台、督察院、太守衙門、禦林軍營、廷尉獄全都在此。皇都的非凡熱鬧也隻有在此地才稍有安寧。
南安城同北禁城對立而存,這裏大都是朝中重臣的府宅以及德高望重的學士所開設的儒林雅苑。不過年歲延續至今,已有不少富甲一方的紳豪氏族在此地落戶建宅。
東祥苑由城東開始,直至九歌天橋,呈一扇形。此地乃是皇都百姓生活的聚居地,也是整個千秋城最大的一片區域,隻有在這個地方才能真正的體會到千秋城千百年來的文化韻味。這兒的大街小巷、一草一木都透著陣陣悠長的風土人情。別具風味的小吃攤子、味道能與醉一回一較高低的平民館子、沒有園子單搭露天戲台的千秋老腔、站在百年老樹下說書論事的老先生,還有那沿街叫賣的吆喝聲混著雞飛狗跳的吵雜聲......
西湖苑雖帶著一個“西”字,可它並不在西城,它身處東祥苑的邊界位置。別看這裏地方不大,但這兒可是千秋城最有曆史沉香的地界。前朝的園林、千年的西湖,還有鎮妖塔、燕歸園、榮華門等等等等,數不勝數。這裏有整個王朝最大的古董市場,也有整個王朝最好的扇、傘製作。
西湖苑可是王朝中所有文人墨客所憧憬向往的吟詩弄月之地。
錦陽宮右靠北禁城,左傍西湖苑,無需過多的說明,它就是皇帝的後院。這裏的建築有多麼的宏偉、奇珍異寶有多麼的壯麗,已經無法用凡夫俗子的三言兩語來形容,這兒是三朝國都,自然彙聚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與時代創新。前朝時此地名為“晉陽宮”,太祖皇帝滅晉後,避其嫌,更“晉”為“錦”。
長安寺緊挨著錦陽宮,這兒不僅供奉著自陳太祖皇帝以來諸位帝王,更是在功臣閣供奉著百十餘位功勳卓著的文臣武將。同時,此地也是佛門聖地,在佛殿供奉著整個王朝唯一一尊金身巨佛,傳說隻有這尊佛像乃是匠人於佛祖生前仔細按其音容而鑄。四海而來的僧人絡繹不絕,隻為求得真經,一睹佛祖真容。
天寶廟位處東祥苑的市井之中。這裏麵供奉著幾位神仙,有好運連連的福星,護佑平安的壽星,更有財源廣進的祿星。這裏幾乎沒有人清掃,可這兒永遠都是整個東祥苑最為安靜整潔的一片淨土。這裏的香火源源不絕,從未中斷,根本無需他人布道。
每逢節氣,天寶廟更是整個皇都最為熱鬧的地方,連九歌天橋都不及它的十分之一。天南海北的商客、本地的街坊,都會趕在廟會尚未開始,就早早的占好地方,大肆販賣各有千秋的貨物以及自身的一技之長。人山人海的海內遊客都能從天寶廟排到西城門。
千秋城內百業興旺、民風淳樸、宮殿參差毗鄰,可謂空前絕後的太平盛世。城外植被旺盛、村鎮繁多,江水滔滔不絕,滋養了數以萬計的王朝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