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剛滿3歲的悠悠跟著媽媽穿梭於熙熙攘攘的商場,你知道悠悠看到的最多的是什麼嗎?
A.玩具B.食品C.小朋友D.成人的腿
答案:D。
分析:父母沒有想到吧,如果你不相信,那麼在下次帶著孩子逛商場的時候有意識地蹲下來順著孩子的視線看就知道了。或者當孩子拉著你一定要到一個地方去的時候,你也可以跟著他,你就會明白了。很多時候,孩子世界中的焦點往往是最容易被成人忽略的,甚至可能是成人根本不了解的。
2.還沒到4歲的草草和媽媽一起站在渡船上,他很興奮地給媽媽指著什麼,然而媽媽卻沒有在意,隻是敷衍地點了點頭。你知道孩子的視野裏是什麼嗎?
A.夕陽B.遠山C.波浪D.垃圾
答案:C。
分析:船開動之後帶起了翻滾的波浪,使得原本黃色的江水有了白色的浪花,這畫麵十分吸引人!而這一切,家長隻有站在孩子的高度與位置才看得確切,因此是屬於孩子自己的樂趣。在很多成人的眼中,最引人注目的可能是A與B,因此孩子與父母變得沒有“共同語言”。很多時候,家長會對孩子的興奮感到“莫名其妙”,不耐煩的時候還會另外加上一句“乖一點,不要鬧啊!”
3.上海“火車站——莘莊”的地鐵到了新龍華站後,就開到了路麵上,這個時候,一個3歲左右的男孩非讓自己的爸爸抱著自己。
爸爸說:我累了,已經抱了你很久了,再站一會兒就到了!
孩子急了:不嘛,快抱我!我要看啊!
爸爸說:有什麼好看的,不就是些樹和草嗎?
家長知道為什麼孩子一定要爸爸抱起來看嗎?
A.孩子隻是找借口,他隻是希望讓爸爸抱
B.孩子任性,故意耍賴
C.孩子太矮,看不到外麵的東西
D.車廂太擁擠,孩子個子矮,感到害怕
答案:C。
分析:道理與到動物園看動物一樣,很多時候,身處動物園的父母都會抱起自己的孩子,為的就是讓他們看到想看的東西。而在地鐵上、車上或路上,父母常常會忽略了孩子的“視野”,錯誤地以為自己能看到的孩子也能看到,其實不是這樣的。很多時候,目的性的參觀、遊覽隻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孩子們大多數時間裏都被限製在自己狹小的視野空間範圍中了。因此,他們希望突破自我,所以便想借助大人的力量。孩子的視野決定著他今後的知識積累、觀察力、交往能力等。因此,家長應當重視孩子平時好奇的觀察、熱切的詢問、逼真的模仿等!
4.元元快3歲了,在父母的幫助下,他已經能夠區別一些簡單的顏色,如黑、白、紅、黃、藍、綠等。這一天,媽媽問他:你是男的,還是女的?他答:我是綠的,媽媽是藍的。原來這一天元元剛好穿著一身綠色的運動服,而媽媽則穿著藍色的牛仔褲。
你認為元元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答案呢?
A.他沒有聽清楚媽媽的問題
B.對性別無知
C.故意逗媽媽開心
D.巧妙地回答了問題,在他的眼中,穿綠的就是男的,穿藍的就是女的
答案:B。
分析:對於類似於元元這麼大的孩子來說,平時接觸更多的可能是“你是小姑娘,還是小夥子”,很少有人用“男”、“女”這樣抽象概括的詞彙。因此,他對於這樣的概念也不明確。從元元的回答中,人們可以知道他已經有了基本的顏色概念,因此與其讓他記住“你是男的,媽媽是女的”這樣的知識,還不如在“顏色”的基礎上與他做相應的遊戲,讓他認識更多顏色。如黃黃的大鴨梨,紫色的葡萄,藍色的大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