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國京郊,有一座小山,名“歸山”,這山名是何人所起已無處考證,有一條“白灝道”盤在山腰處,無論上山下山的,還是走南走北的,隻要是過往路人都要從這條道上經過。
這白灝道上有一處茶攤,攤子極小,隻一個小桌,四個矮凳,還有一壺茶,四個小盞。攤主是個瘦幹瘦幹的老頭,老頭是哪年哪月開始幹這營生也沒人能講得清了,他家住何處更是無人知曉。天熱時賣涼茶,天冷時售熱茶,過往路人一年四季都能見著他,有的人叫他“茶老頭”,有的人卻喚他“傻老頭”。
你道為何?
原來這老頭不會做生意。人家口渴了,掏出銅錢要買碗茶喝,老頭不給,撚著山羊胡須一本正經地說:“老漢隻和有緣人做生意,你與我無緣,喝不了我的茶水。”
有一回,遇上幾個外鄉來的潑皮無賴要強搶,老頭二話不說,往茶壺裏猛吐了一口濃痰,咧著臭嘴,露出三顆大黃牙,嬉皮笑臉地說:“請!不夠還有!”
把那幾個潑皮惡心得直幹嘔,罵罵咧咧就走了,誰還能跟這麼一個糟老頭子過不去?
經此一事,連願意跟老頭閑嘮幾句的人都沒幾個了……不過,茶老頭的傻可還不止這一處。
尋常人家喝茶是給錢,可到他這兒,愣是分文不要,卻要喝茶的“有緣人”聽他講故事,一會兒故事講完,茶也喝好了,就讓人家下次來時捎上三碗米粥給他,也不定下時間。
無論在大周哪個郡縣,一碗路邊粗茶頂了天不過一個銅板,到他這裏居然要價三碗米粥!要知道,一碗粥的市價可要兩個銅板呢,你說這不是暴利嗎?
人們嘲笑他真真是個傻老頭子,哪會有人理他。直到後來,有個自稱若幹年前喝過茶的人真的帶來三碗粥給他,人們不禁好奇,想問問喝茶人,這老頭到底在茶裏摻了什麼迷魂藥,把人都喝傻了!可是一愣神的功夫,連正臉都沒瞧見,那人就飄飄然不見了。
就這樣,老頭的茶攤就出了名了,不過大多不是什麼好名聲,就有的人說老頭是山裏老槐樹成了精,專挑看得過眼的路人,吸他們的一魂一魄,那茶就是正兒八經的迷魂湯,是用槐樹底下埋的山精屍體做的,最是惡毒。如此,過往路人都開始對老頭敬而遠之,眼睛都不敢往茶攤瞟的,也就是附近山村裏積古的老人們或者根本沒聽說過他的路人才會跟他瞎聊聊。
……
胡老三是歸山邊上一處小村子裏的村民,從小就跟著自家祖父往返京城和村子,以販賣瓜果為生的。每次牽著牛車去京城,路過茶老頭的茶攤的時候,都不忘問他一句:“老頭兒,今兒個賣茶不賣?”回來的路上,還會戲問道:“這就收攤啦!有緣人來了沒有啊?”
若老頭說今天來過喝茶人,胡老三甭管有多累,非要纏著老頭講講他今天又跟他的有緣人說了什麼故事,要不然就不許他收攤。茶老頭知道他沒惡意,也樂嗬跟個熟人聊天,就不曾拒絕過。
一來二去,人們也知道胡老三和這茶老頭交好,問胡老三可曾喝過老頭的茶水?胡老三說:“沒這口福。”
問胡老三老頭是何來曆,會不會真是槐樹精變的?胡老三說了一句:“天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