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以夷之馬以製夷(1 / 2)

“哦?老朽願聞其詳!”辛棄疾震驚於張鼎豐的直言不諱,也欣賞此人另辟蹊徑的獨到見解。他不同於廟堂上那些眼高於頂的迂腐達官,也區別於久經沙場嗷嗷待建功立業的鐵血將軍。他看待事物的角度總能從最為之普通的視角去甄別出利弊關係。

多少年了,朝廷那一群達官顯貴整日沉寂於紙醉金迷,要不就是暗中勾結互為朋黨,多為爭名奪利之徒雄心消磨壯誌殆盡,無一人以天下為己任。現今蒼天甚幸,出了這麼一個胡小友,實乃我大宋百姓之福!

張鼎豐也毫不客氣,不假思索地繼續暢言道:“眾所周知,在靠近我大宋的邊陲之地,那裏擁有廣袤的荒僻土地。而據我所知,在我朝太宗時期,太宗他老人家為了對那片遼闊荒涼人煙稀少之疆域形成實際掌控權,曾經做過一係列行之有效且有針對性的方針政策。除了移民實邊、貢賜鼓勵之外,茶馬互市為我大宋鞏固邊陲安穩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不僅維護了我大宋朔方以及西北方的長期穩定局麵,更是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治邊政策。通過諸多以物易物的貿易,不僅讓長期生活於荒蠻之地的胡人漸次依賴於我們琳琅滿目的貨品,同時也達到了我大宋朝與胡人之間保持穩定關係的物質手段。當然,通過黎民百姓之間的貿易往來,我朝戰馬長期處於難以滿足軍需、官用的問題也徹底得以根治化解。使得我大宋朝牧馬監的戰馬從原來的體瘦羸弱變成剽悍英姿日行千裏的胡馬,以夷之馬以製夷,豈不是快哉矣!”

這些知識,張鼎豐有些是從前世的課本上所學,照搬照抄靈學活用。有些則是深受前世電視劇的荼毒,汲取裏麵的營養知識加以優化使之成為更加符合現狀的萬全之策。

辛棄疾大喜過望,猛然大笑道:“好!好!好!好一個以夷之馬以製夷,此等豪言壯語當浮三大白!怎奈何明日老朽即要遠赴他鄉,今日不能同小友一醉方休,當為人生憾事矣!”

張鼎豐深以為然,他深知大宋朝強敵環伺國力積弱的背後是中央權力分立,君屬分庭抗禮間接導致冗官、冗兵、冗費,多種製度的腐敗,且行政效力的低下,致使國家開銷大於收入,國庫連年空虛,昏混衰世之政的長期滲透蔓延,實乃亡國之兆!

他飲了一口淡茶,繼續說道:“茶馬互市除了以上這些直惠,更為之重要的,就是日益凸顯的影響力和漸次輻射的凝聚力,自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無論是大宋子民抑或契丹胡民,渴求的無非是長久的安定生活與一處避離禍亂的世外桃源,其實在我看來,百姓是最容易得到知足的善良群體,從來隻奢求吃飽穿暖,沒有家國仇恨的紛擾。雖然茶馬互市帶給他們的希冀似若泡影,可是他們始終堅信,這場來之不易的泡影時間一定會持續得更久存在的日月更長,試問,討厭戰爭的百姓從茶馬互市這一便民政策中不僅得到了最為直接實惠的生活,且影響到越來越多的人主動加入,一旦這種影響力形成規模,長此以往,是否會影響到兩國戰局我不敢說,但是大宋、胡人邊陲賴以生存的百姓為兩國相契交好為之付出的不懈努力,卻是有目共睹的。這種持之以恒舍小家為大家的犧牲精神,注定會彪炳史冊流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