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倆小皇子再次離開京城,林初五卻開心不起來。
太子終究要繼承皇位,不能完全脫離京城,否則遲早有一天會被京城這邊的勢力所拋棄。
那樣不是幫他,而是害他。
林初五重新做了打算,最多再過兩年,等到他心誌堅定些後,一定把他送回來。
做好計劃,她盡量多帶兩位出去走走,多看看人間疾苦,同時教他們一些羅織經上的東西。
希望他們能做到知世故而不世故。
都說三歲看大,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隻要他們現在的性格品質穩了下來,以後不會偏到哪裏。
幸好兩位也明白林初五的用心良苦,所有性格和發展都在按照她的設計走。
兩年以後,林初五和秦錦弦親自把兩位送回京城,把人交回皇帝手中,兩人皆是鬆了一口氣。
不管怕江山白打下來,給人家管孩子,尤其是皇帝的孩子,他們壓力更大,萬一出點什麼差錯,全家跟著玩完啊!
穩定下來,被催婚了多年的林哲希,終於把等了他多年的李子涵娶了回家。
林哲滿考了探花,去大理寺任職,成為暘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大理寺少卿。
林初七依然單著,帶著白四那個孩子。
孩子性格有點悶,跟小木頭混久了,也開始待在實驗室裏,一邊學習一邊給小木頭打下手,進步很大。
林初七和許慧心、劉思思的感情更好了,三人都是獨身,帶著一個孩子,沒事經常湊一塊兒,商量等哪天老了,可以湊一塊兒養老。
林初五在雙河的時候,也喜歡去參加她們的聚會,但經常因為秦錦弦跟得太緊被三人嫌棄。
久而久之,林初五也懶得往她們跟前湊,真正的好姐妹不需要時刻混在一起,但一旦誰有事,一句話的事,大家都來幫忙。
轉眼小華兒五歲,到了進書院的年紀。
林初五沒有刻意的早教,但在家裏氛圍的耳濡目染下,她三歲就認識很多字,五歲的時候,已經能背下三字經和弟子規。
這些年來林初五很努力的辦女子班,雖然送來念書的人家少,但偌大一個書院還是有兩個女子班的。
要不是家長強烈反對,加上現在的風氣不允許,她還想辦一個像現代社會那樣的混合的班。
但她沒有把小華兒送去女子班,而是聯合了劉思思和林哲思幾人,把幾個女孩子一起送去普通的男子班,做一個嚐試。
幾位小姑娘從小就調皮,加上爹娘也沒教育她們一定要做一個唯唯諾諾的所謂大家閨秀,性格活潑,很快就適應了新的環境。
因為他們幾人的帶頭,更多的人開始把女兒往普通班裏送,願意去接受女孩子跟男孩子一個班級。
雙河城開了先例,陸陸續續的,周圍的城市也開始有人效仿跟著,慢慢的輻射到更遠。
對於這個時空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凡事都是開頭難,辦好了,接下來的事情都順利。
林初五一直慶幸他們順利走過了最難的階段。
帶著倆小皇子再次離開京城,林初五卻開心不起來。
太子終究要繼承皇位,不能完全脫離京城,否則遲早有一天會被京城這邊的勢力所拋棄。
那樣不是幫他,而是害他。
林初五重新做了打算,最多再過兩年,等到他心誌堅定些後,一定把他送回來。
做好計劃,她盡量多帶兩位出去走走,多看看人間疾苦,同時教他們一些羅織經上的東西。
希望他們能做到知世故而不世故。
都說三歲看大,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隻要他們現在的性格品質穩了下來,以後不會偏到哪裏。
幸好兩位也明白林初五的用心良苦,所有性格和發展都在按照她的設計走。
兩年以後,林初五和秦錦弦親自把兩位送回京城,把人交回皇帝手中,兩人皆是鬆了一口氣。
不管怕江山白打下來,給人家管孩子,尤其是皇帝的孩子,他們壓力更大,萬一出點什麼差錯,全家跟著玩完啊!
穩定下來,被催婚了多年的林哲希,終於把等了他多年的李子涵娶了回家。
林哲滿考了探花,去大理寺任職,成為暘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大理寺少卿。
林初七依然單著,帶著白四那個孩子。
孩子性格有點悶,跟小木頭混久了,也開始待在實驗室裏,一邊學習一邊給小木頭打下手,進步很大。
林初七和許慧心、劉思思的感情更好了,三人都是獨身,帶著一個孩子,沒事經常湊一塊兒,商量等哪天老了,可以湊一塊兒養老。
林初五在雙河的時候,也喜歡去參加她們的聚會,但經常因為秦錦弦跟得太緊被三人嫌棄。
久而久之,林初五也懶得往她們跟前湊,真正的好姐妹不需要時刻混在一起,但一旦誰有事,一句話的事,大家都來幫忙。
轉眼小華兒五歲,到了進書院的年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