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綠珠石崇相傾慕(1 / 3)

第一章

話說三國鼎立,群雄爭霸,經過幾十年戰火,魏滅蜀,晉篡魏,公元265年,司馬炎稱帝,國號晉,紀年泰始,與偏安江南的吳國共存於世。此時,晉大將軍羊祜上表晉武帝司馬炎,表陳吳主孫皓失德,請求伐吳,一統天下。可惜司馬炎隻想著品嚐當皇帝的滋味,對羊祜的表奏置之不理。

晉鹹寧四年(公元278年),羊祜的身體越來越弱,自知不久於人世,於是入朝辭官,請求告老還鄉養病。在朝廷上再次向司馬炎重提伐吳之事,並推薦右將軍杜預接替自己的大將軍一職,司馬炎沉吟不語。

羊祜回到家後悶悶不樂,病情加重,已幾天難以進食。司馬炎聞訊後親自駕臨羊府問安。武帝急匆匆闖到羊祜病榻前,大咧咧嚷道:“你這個老東西,整天在我耳邊‘伐吳伐吳的’喊,如今喊出病了吧?”

誰知,麵容槁枯的羊祜正在床前焚燒其伐吳奏稿,並不理會前來看望他的武帝。司馬炎大驚,試圖阻止:“大將軍,如此重要奏折,燒不得,燒不得的。”

羊祜甩開晉武帝,竭盡全力,大聲向武帝吼道:“自古有誌明君,必成一統大業,臣屢奏未果,屢勸不聽!主公呀主公,如此千截難逢的機會,臣眼睜睜看著主公坐失也!此稿不燒,還有何用啊……”說罷口吐鮮血,倒地而亡。

司馬炎輕輕地撫摸著羊祜的屍身,不禁失聲痛哭起來。他收拾好未燒盡的殘稿,回宮後以殘稿明誌,立即拜杜預為鎮南大將軍,命其著手準備伐吳之戰。

這時,吳國名將丁奉、陸抗已先後亡故,吳主孫皓更是荒淫殘暴,常常大宴群臣,宴畢令大臣相互啟奏他人過失,並將有過失的大臣用盡酷刑:剝臉皮的、挖雙眼的、割鼻子的,令滿朝文武個個人心惶惶。

益州刺史、龍驤將軍王濬聽聞吳主暴行,上疏司馬炎請求伐吳。鎮南大將軍杜預也有表同時上奏,具陳伐吳之事。武帝閱表後思索良久,覺得伐吳時機已經成熟,終於下了決心,要成就一統霸業。

其實晉武帝不是不想伐吳,而是以尚書仆射、魯郡公賈充為首的大部份朝臣反對伐吳。本來進退兩難的武帝突發奇想,幹脆將賈充直接推到伐吳的峰口浪尖上,看你還有何話說!

鹹寧五年(279年)十一月,武帝任命鎮南大將軍杜預、鎮東大將軍琅琊王司馬伷領兵十萬出塗中;安東大將軍王渾出橫江;建威將軍王戎出武昌;平南將軍胡奮出夏口,各引兵五萬,皆由杜預統一指揮。又派遣龍驤將軍王濬、廣武將軍唐彬各領水軍三萬占荊州,下江陵,沿長江東下,冠軍將軍楊濟出屯襄陽;拜魯郡公賈充為大都督,節製各路人馬。

賈充急了,他連忙上表,說是“西邊常有外族侵擾,幽州還有戰事未了,如今天下百姓受長年戰亂之苦,加上糧穀欠收,此時興師伐吳,恐怕不是時候”,還推托說“微臣已年邁體衰,難當重任”。

晉武帝閱表後十分不高興,直接下詔給賈充:“魯郡公年邁不能征戰,朕便親自督陣,出兵伐吳。”

賈充無奈,隻好拿了節杖,坐守中軍,南屯襄陽,總督各路軍隊。此時伐吳已是大勢所趨,管你賈充消極不消極,晉軍水陸兵二十八萬,戰船數萬艘,已浩浩蕩蕩合力攻占吳地,直指吳都建業。

且說晉軍陸路統帥杜預,率軍一路掩殺,與王濬的水軍幾乎是齊頭並進,直逼吳國第一門戶、軍事重鎮江陵。此時鎮守江陵的是吳軍車騎將軍、都督武延。這武延武都督非同小可,他身長九尺,麵如紫檀,一臉絡腮虯髯,頗有幾分鎮宅門神的氣概。武延從小習武,練就一身超人武藝,手執一雙八十斤重的驚天霹靂錘;他兼通曉軍事,勇而有謀。此人十分高傲,根本不把杜預放在眼裏。他命驃騎將軍孫歆紮兵夏口,讓當年赫赫有名的戰將陸抗之子、伏威將軍陸景領水軍從水路迎擊。

不想孫歆邀功心切,不待陸景出戰,便搶先引兵上岸,迎擊晉軍虎威將軍周旨率領的先頭部隊。周旨剛與孫歆交手,不及十個回合,揮兵便退,這孫歆不知好歹,以為晉軍不堪一擊,在馬上連聲大笑道:“如此豆腐兵,我加點豬肉將他們燉成老豆腐吃了。”言罷手中銀槍一揮,領兵掩殺過去。

哪知追殺不到二十裏,便到一條長長的山穀之中,隻聽一聲炮響,孫歆被斷了後路。周旨殺了個回馬槍,將孫歆所部團團圍住,吳兵死傷不計其數。幸得孫歆勇武,拚死殺出重圍,領著百餘殘兵敗將,灰溜溜逃回夏口。

卻說陸景見孫歆搶先出兵,他忙率戰船千艘,浩浩蕩蕩溯江而上,迎戰王濬。哪知王濬的戰船更多更大,如潮水般從上遊壓將下來,陸景一見,並不慌張,指揮戰船後撤。陸景的戰船行不到十裏,看見江南一片火光,江畔升起一麵帥旗,上書“晉帥大都督杜預”。陸景大驚,忙棄船登岸。軍士們尚未登岸完畢,已被晉將張尚殺了個正著。陸景擅長水軍,陸戰並不在行,與追趕而至的王濬麾下猛將張尚交手不到三個回合,心慌手軟,竟被張尚擒獲,押回水軍大營。

王濬見生擒了東吳伏威將軍陸景,忙令鬆綁,親迎上前言道:“士仁兄委屈了。濬久仰令尊陸抗威名,惜吳主無道,喪盡天良,士仁兄何不與我共事大晉,共圖大業?”

陸景怒斥道:“啐!那司馬炎狗賊亦非善輩,篡魏謀權,景亦與之不共戴天!而今兵敗,落入賊手,要殺便殺,不必多言!”

王濬再三相勸無果,隻好令刀斧手押解陸景到帳前斬了。

連續三日,周旨在夏口城下引誘孫歆出戰。孫歆一邊緊閉城門拒陸上來兵,一邊緊鎖水寨,拒水上來敵。杜預命周旨撤去陸路兵士,猛攻水寨,孫歆難以抵擋,隻好棄城逃往江陵。剛逃了兩三裏,被周旨領軍截住。孫歆無奈,拍馬搠槍迎戰。

晉軍中衝出一員戰將,喝道:“偏將於翎來也,孫歆小兒快快下馬受死!”孫歆大怒,銀槍一挑,便將口出狂言的於翎活生生挑於馬下,一命嗚呼。晉軍中又一員偏將拍馬衝來,高聲叫道:“殺我師弟,許龍我必報此仇!”孫歆也不搭理,將那銀槍舞動如旋風般朝那許龍戳來,許龍被虎虎生風的銀槍戳得個眼花繚亂,稀裏糊塗的被銀槍戳進喉嚨,倒於馬下。周旨見孫歆殺瘋了,不敢貿然迎戰,稍一遲疑,孫歆竟然殺出重圍,隻身朝江陵方向疾馳。周旨忙令弓箭手齊齊放箭,可惜孫歆已絕塵而去。

正當周旨扼腕歎息時,隻見遠處銀光一閃,從鬆林間殺出一彪人馬,為首者身著銀鎧銀甲,騎一匹豹斑銀鬃馬,執一杆紅纓雪龍槍,截住了孫歆。

孫歆拚盡全力,與銀裝小將廝殺,兩杆槍如同呼呼作響的眼鏡王蛇,吐著血紅的信子,絞纏在一起。終究是銀鎧小將年輕氣盛,他賣了個破綻,回馬要走。孫歆欲搶上一步刺他,銀鎧小將回馬一挑,將猝不及防的孫歆挑落馬下。早就摩拳擦掌候在一旁的五名隨從一擁而上,將那孫歆戳了個滿身窟窿。

周旨率兵趕去,隻見銀鎧小將手持銀槍英姿勃勃地也趕了過來。乍一看,不禁讓人想起當年百萬軍中救出阿鬥,策馬飛越長板坡的孤膽英雄趙子龍!小將在馬上作揖言道:“末將奉王濬王將軍之命,聽候杜將軍指揮。”

周旨見眼前這位英俊小將眼生,笑道:“哈呀,你立了頭功!請問小將軍大名?”

小將答道:“末將石崇,係王將軍麾下刀斧校尉。這五位是我的修武生死兄弟:帥仁、曹義、賁禮、尤智、周信。”

周旨歎道:“石校尉年輕有為,武功過人,確有當年常山趙子龍的威風呀。”

誰說不是?其實石崇從小就推崇趙子龍。常為“一身是膽”的趙雲激動得熱血沸騰。特別是子龍百萬軍中救阿鬥,幾乎成了石崇一生效仿的楷模。他總結為三條玉律:一是趙雲的武功蓋世;二是趙雲的一身是膽;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趙雲得到了曹操的“免死金牌”。試想,如果不是曹操看中趙雲,要收為己用,下令隻要活的,不許傷其性命。即便趙雲武功再高,或許也隻能與阿鬥一同落個萬箭穿心的下場。這“免死金牌”,足夠石崇琢磨一輩子,為之經營一輩子。

閑話少敘,高興異常的周旨遂命石崇隨軍,一同往江陵殺去。

江陵,山雨欲來風滿樓。

東吳守將武延聞報陸景與孫歆被殺,別無他法,隻好一麵十萬火急飛馬報吳主孫皓,一麵備足糧草,打算死守江陵城。

吳主聞報,也慌了手腳,連忙欽命丞相張悌為軍師,率左將軍沈瑩、右將軍諸葛靚一共十萬人馬急馳江陵救援。

杜預令王濬率軍截住張悌,自己親領大軍包圍江陵。

張悌被阻,寸步難移。武延等候援兵無望,決定放棄江陵,突出重圍與張悌彙合,以圖集中兵力守護吳都建業。

晉軍帥帳之中,杜預親自召見了石崇,擢拔為偏將軍。石崇氣盛,謝過杜預後請求立即領兵攻城。杜預許諾,點撥五千精兵會同石崇率領的五百修武兵一並交石崇指揮,即時攻城。

石崇率精兵來到城下,他一馬當先,五勇士一字排開,隻見石崇將那銀槍往城頭一指,喝道:“武延匹夫,快快開城投降,免你一死!”

此時武延正要開城突圍,見居然有人攻城,隻帶少量兵馬,一衝出城門,手中那對驚天霹靂錘,徑直向石崇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