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這年頭誰都不容易(1 / 2)

這幾年京劇院隻能堪堪維持,其原因之一還不就是劇本不夠新不夠好。老一輩們傳下來的劇本不能說不好,那都是經過千錘百煉打磨出來的,但是有一說一。劇情的表現形式,跟社會的認知形態是相輔相成的,不能說時代在進步了,你劇本永遠都是老一套不知變通,天天都演那幾出,久而久之誰還願意看啊?

從這一次的音樂劇上,兩位團長發現了機會,本來想單獨過來找編劇聊一聊的,沒想到撞一塊兒了,那就一起了唄!

過來找到導演一問,才知道劇本是B大的一位學生寫的,其目的是為了參賽,為此,他倆又厚著臉皮找導演要了邀請函,跑來B大觀看了一場,之後跟著音樂劇團去了酒店,找機會跟趙曉月單聊。

“劇本?”趙曉月茫然看向兩位團長,“可我沒寫過戲曲的劇本啊,而且我對戲曲可以說是一竅不通。”

“這個沒關係,我們劇團也有自己的編劇,但就是吧,我們的編劇對故事情節可能沒有你們年輕人這麼有想法,所以我跟老秦就想試試能不能請你們寫劇本,完了改編,寫唱詞什麼的,我們劇團自己來。”

趙曉月跟幾位搭檔互視一眼,那倆位編劇直搖頭:“不是我們不樂意,實在是對這個不敢接招。我們之前編這音樂劇,是因為劇本都是現成的,我們再利用了解到的音樂劇和話劇的規則去加以改動,變得適合舞台表演。但是這個戲劇,不行,真不行。”

看到兩位編劇一個勁兒搖頭,兩位團長無奈歎氣。正想說什麼呢,就聽到趙曉月幽幽來了一句:“其實也不是不可以,但不敢保證能成功。”

她又停下來組織了下語言,才對兩位團長道:“要不這樣行不,我試著寫一個短劇本,就摘引一些古代話本子裏麵的情節,用現代的思維去演繹一下。”

短本子比之長篇有個好處,整體篇幅不長,改編的工作量相應小很多。作為試水作品來說,短本子的優勢顯而易見。

“行,那你就寫一個,我們先試試再說。”

老秦團長是個果斷的人,直接拍板定下了,還跟趙曉月說,不論最後改編成不成,這個劇本他們會照市場價給她報酬。

報酬不報酬的趙曉月也沒怎麼在意,她有個臨時冒出的想法,如果能行的話,她的畢業論文就有了。

趙曉月也沒藏著掖著,直接明說了自己需要這件事做畢業論文,所以稿費可以不要,隻希望能參與到劇團的改編中去,了解一下現代短篇小說能否跟古老的傳統藝術結合,使其煥發新生。

“那這樣,我也得回去問問我們編劇老師,還有劇院的院長和書記,畢竟你這算是課題研究了,要是成功的話,說不得我們京劇院還要占你一點便宜呢。”

這年頭,誰都不容易,即便是劇院的編劇和老藝術家們要提職稱,也得有相應的成績出手,比如國內外的專業獎項,比如某一方麵的研究成果,或者挖掘唱腔的潛力和變化方向之類的,反正這些事情往學術職稱上一靠,那就沒有小事兒!

這幾年京劇院隻能堪堪維持,其原因之一還不就是劇本不夠新不夠好。老一輩們傳下來的劇本不能說不好,那都是經過千錘百煉打磨出來的,但是有一說一。劇情的表現形式,跟社會的認知形態是相輔相成的,不能說時代在進步了,你劇本永遠都是老一套不知變通,天天都演那幾出,久而久之誰還願意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