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衍終於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業,他給自己建立的這個全新的王朝取名為“歸一”。而天下在經曆了四國的長期混戰後,也再次歸於一體。
此時元衍的思緒回到了幾十年前,因為在那個時候,天下也是屬於一個帝國,叫做大燕帝國,享國200餘年,然後頃刻之間土崩瓦解,它的滅亡看似突然,但是以過來人的視角回頭往前看,大燕帝國的滅亡也是有著很多隱藏在帝國內,沒有被帝國上層發現的各種不穩定的因素。
而這些不穩定的因素也時刻提醒著現在的元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即使元衍完成了統一大業,但是打天下易守天下難,元衍仍不能放鬆,仍然需要時刻警惕,因為大燕帝國的教訓就在眼前。
元衍原本隻是大燕帝國的庶長子,被很多人輕視,但是元衍卻在後來的亂世之中立住了腳跟,步步為營,從原來帝國的東南部東山再起,最終他還是做到了,天下歸於一統。
而這一切的故事,還應該從元衍的弟弟,元氏家族的嫡長子,大燕帝國的末代皇帝元增說起......
隨著呱呱墜地的孩子發出來的陣陣啼哭聲,大燕帝國的皇後終於誕下了皇子,這時的皇帝——元岱,已經年逾古稀。果真是老當益壯。
在這之前,滿朝文武隔幾天便會就國本一事吵的不可開交,有的是真的憂國憂民,希望看到更加有為的皇子掌管這個龐大的帝國,延續帝國的輝煌,有的大臣私底下則是某些皇子的門客,極力地推薦自己支持的皇子上位,這樣自己也可以一飛衝天。
庶子元衍是第一個誕生的皇子,據傳是皇帝酒後亂性與宮女所生,因為這件事情,元岱被大臣在朝堂之上連續譴責了好幾天,元岱自己是嫡長子出身,從小便得到了皇子中最優厚的待遇,有眾多門客和外戚支持,也沒有經曆什麼大風大浪便即了位,因此在位這些年無功無過,雖然沒有像昏君暴君一樣整日聲色犬馬奴役人民,但是也沒有做出什麼功績,帝國在元岱繼位時已經走過了200多個春秋,土地的兼並變得越來越嚴重,底層人民越來越苦不堪言,帝國在表麵上看似乎還處在盛世當中,但是也已經暗藏了各種衰落的因素,隻要這些因素一爆發,帶來的後果將會令人無法設想。
元岱並不喜歡他的皇後,立他為皇後的原因是,皇後來自於帝國的大家族王家,而元岱父皇的皇後,父皇的父皇的皇後,都是來自王家,王家的男丁也在朝堂中擔任要職。因此,元岱的父皇為了穩定局勢,隻好把這個傳統延續了下來。
也因為這個原因,元岱和他的皇後一直都沒有嫡長子,在朝堂上勢力很大的王家,越來越恐懼自己的權勢一朝覆滅。
如今,嫡長子終於誕生了下來,表麵上看,對王家和皇家都是好事,兩個家族總算可以都鬆一口氣了,但是,王家權勢的延續已經威脅到了皇權,這個隱患被隱藏了下來,但是隱患終究是隱患,王家人對權力的欲望已經上升到了很大的程度,由點點火苗,漸漸地呈燎原之勢。
但不管怎麼說,現在的問題總算是解決了,皇帝元岱也鬆了一口氣,非常高興的皇帝以為這樣自己就可以安度晚年,放心地將帝國傳承給下一任繼承者。於是這個新誕生的嫡長子被皇帝取名為元增,希望帝國也猶如元增的名字一般,國勢一直增加,永遠不會衰敗。
而此時的庶子,處境也變得更加地艱難,原本對他繼位抱有希望的門客們,如今一看嫡長子降生,便立馬作鳥獸散,認為本來就備受冷落的庶子,從此再也沒有繼位的希望,甚至服侍庶子的人,也漸漸地變了怠慢了起來,畢竟跟著這樣的主子實在是沒有前途。
二十年後,在帝國的西南邊境的一個小城裏,走馬上任了一個新的城主,叫王敬,是當朝宰相王典的嫡子,這次被認為是對於王敬的曆練和聲望的積攢,以便接下來王敬繼承他父親的班,繼續延續王家在帝國的滔天權勢。
在這個小城的旁邊,是名義上歸附於帝國的蠻族,在帝國建立之初,天下的局勢還沒有確定,而這時的帝國由於領地在西部,也受到了蠻族的侵擾,但是當時的皇帝,帝國的太祖高皇帝元洪予以了強硬的回擊,自己親自帶兵攻打蠻族,原本蠻族認為西南沙漠遍地,元洪不敢貿然進犯,而蠻族侵擾的目的也是為了換取糧食以及各種沙漠沒有的新奇物件,而元洪覺得自己的後方有著這麼樣的一個隱患,將來必定會對自己統一天下的宏圖大誌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元洪將這些蠻族視為眼中釘,這次也正好打了蠻族一個措手不及,甚至將蠻族當時的首領押解回了帝國的首都,無奈蠻族隻好投降,歸附於帝國之下,而蠻族每一代的王都隻能在帝國的首都作人質,防止他們再次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