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現在,都是與過去聯係在一起的,所以回顧過去,成為每個人現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回顧過去,往往會對童年的一些瑣事記憶猶新,而這也正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最美好的一段記憶,任時光荏苒,任歲月流逝,一旦回憶到童年的那些時光,嘴角不覺微微上仰,曆曆在目的童趣浮出腦海,不禁莞爾,同時也不禁驚歎我們所擁有的神奇的記憶。

孩童時期的記憶大都與各種故事有關,也主要是源於人類的天性:好奇心,也因此,才逐漸有了求知的欲望,知識他不斷在累積、增長,哪怕都是些《灰姑娘》、《阿拉丁神燈》、《賣火柴的小女孩》等等童話故事,自己也都看得津津有味、手不釋卷,或許是好奇心更重,也或許是曆史故事的史料真實性更具誘惑,慢慢開始更多地喜歡上了曆史故事。

從小就這樣開始慢慢喜歡上了曆史,說嚴謹一點更多的是喜歡曆史中的故事,這是一個恢宏廣闊的精神世界,極易讓人深陷其中,何況,中國的曆史,淵源流長,上下五千年,其中曆史故事也都亙古未有,大大小小許多許多的故事讓人驚歎不已,稱頌、崇拜、模仿、學習,伴隨著曆史故事的成長,這些記憶已完全融入到了生活之中,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故事的渴求不再那麼強烈,不再那麼好奇,更多的變為了對曆史的認知,也漸漸熟知了諸多名人對曆史的態度,都有深刻理解,唐朝李世民曾言“以史為鏡,可知曆朝以來,存亡興替”,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國哲學家培根也講“讀史使人明智”,自己多讀曆史確實百益無害;寫過“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詩句的詩人雪萊也曾說:“曆史,是刻在時間記憶上的一首回旋詩”,也確實,曆史往往會以驚人的相似度再次出現,怎麼從相似的曆史事件中吸取經驗教訓?如何利用古人的智慧應對今天的現實生活?就隻得好好研究學習曆史,以達到經世致用,當然,這些對於我熱衷於曆史故事的人來講很難,主要是因為那個時間年限太難,一串串的數字,看著就很頭疼,對於曆史的記憶,自然也隻有一件件故事了,也僅是喜歡記憶那些曆史故事。

初始記憶中最早的曆史故事是孔融讓梨,同姐姐在一起吃梨,總不給我讓的機會,總是被她搶先,以至於那時候總想家裏有個哥哥或弟弟,或許家中也能發生同樣的故事。

那是翻看姐姐的課本插圖,一個小男孩兒,十分聰明也很懂事,家裏兄弟七個,畫的圖屬他最小,盤子很多梨,哥哥們都讓孔融先拿,孔融看了盤子中的梨,不挑好的,不揀大的,隻拿了盤子裏最小的那一個,圖片畫的感覺我一口能吃掉,然後他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父母看到這個行為,很是高興,但也禁不住去問“盤子裏那麼多梨,你為啥不拿個大的來吃呢”,孔融回答“我年紀小,應該拿最小的,大的讓給哥哥”,其實這裏我很長時間裏都有些懷疑,我姐姐可從不把大的讓給我,不隻是梨,蘋果,哈密瓜也總留給我小的,我還問過母親“為啥姐姐不學孔融,把大的留給我”,姐姐搶在母親前回道:“因為我是女生”。

這讓我很是委屈,但感覺又很合理,在想,如果孔融也是個女生或者家裏麵不全部都是兄弟,估計他就不知道怎麼拿了,可能也不會讓他先拿,感覺會很不好分,後來知道這個插圖不全,孔融下麵還有個小弟弟,他拿小的讓梨給哥哥,搞不懂為啥不留給小弟弟最小的梨,父母還誇他是個好孩子,長大很有出息,但他小弟弟不就很尷尬了,他要怎麼拿梨呢?我不懂,後來也沒聽說過他小弟弟的故事,其它哥哥們的故事也沒聽過,估計都不如孔融出名,沒怎麼流傳,也慶幸吧,不然可能又會有誰誰讓蘋果,讓香蕉,讓葡萄櫻桃的故事要學了,依照當時對於故事的好奇心,還真的很願意看到更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