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又說回來,我本人也在北京師範大學、春暉中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天津市科協等多地進行引力波的科普講演,我總能感受到大家對引力波的憧憬與迷思,還有我總會被問到的那個問題—“引力波有什麼用?”這個問題讓我很害怕,一度讓我覺得無法麵對。
但是,憑良心講,現在看來,引力波沒有什麼實際用處,但它可以激發了我們的想象力,讓我們能感受到特別巨大的宇宙,感受到人類自身的渺小,這本身就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啊。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今年8 月,量子衛星“墨子號”發射成功。在衛星發射之前,我的一個朋友張文卓在潘建偉院士的研究組裏工作,他與我一起構思了一個用“隔壁老王”的故事來解釋量子隱形傳態的思想,後來這個故事被二混子的科普漫畫采用,也起到了很好的科普效果。
當然,也有很多人跳出來質疑量子衛星沒有實際用處。
真的很無言。對於科學,我們不能老問它有沒有用處,什麼是有用?難道能吃的能穿的就是有用,你買一本書看看,豐富你的思想,武裝你的大腦,這是沒用的?我們中國人窮了一個多世紀了,現在吃飽了飯,就不能做一些有想象力的事情嗎?
科學本質上就是無用的,有用的那叫技術!
我們不能用養羊賺來的錢,繼續養羊,我們要去讀書啊,去讀大學,去看外麵的世界。我們應該開拓自己的思想,豐富自己的精神,這是科學能夠給你的。
最近,又出來了一個巨型對撞機事件,這個事情我是稍微了解內情的,個人也曾經在這之前采訪過丘成桐先生,也與王貽芳院士聊過,也參加過2016 年國際弦理論大會的采訪。當時像諾貝爾獎得主格羅斯、菲爾茨獎得主威騰,都是支持中國版巨型對撞機建設的。巨型對撞機不但是整個高能物理界的大事情,它還能改變這個國家的麵貌,使我們中國成為科學的聯合國,它能讓我們的國民為我們的國家感到自豪。換句話說就是:巨型對撞機不會保衛我們的祖國,但它會讓我們的祖國更值得保衛!這是一個曆史性的機遇,但是很多人卻站出來反對,說:哎呀,我們還窮,我們造不起對撞機,高能物理已經是“絕唱”,這個東西隻能讓一個人得諾貝爾獎,沒有用處。
張軒中
這種看法還是沒有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來看整個事情。我相信,巨型對撞機隻要去做,那它就屬於科學,它就一定有它的價值;即使退一萬步來說,沒有實際價值,也會有思想價值,況且它不可能沒有實際價值,它對上下遊產業的拉動是巨大的。
如果你一定要問有什麼用,那麼我可以反問一個問題,你知道巨型對撞機裏的電子發出來的光能用來做什麼嗎?你不知道,因為你沒做,怎麼會知道。
寫到這裏,我想我可以回答前麵自己提出的那個問題了:提倡科學的“無用之用”,也許是我們這一代科普作家的使命。
話又說回來,我本人也在北京師範大學、春暉中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天津市科協等多地進行引力波的科普講演,我總能感受到大家對引力波的憧憬與迷思,還有我總會被問到的那個問題—“引力波有什麼用?”這個問題讓我很害怕,一度讓我覺得無法麵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