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用奇特形象串聯法編一個稀奇古怪的故事:一個人坐在茶杯裏,懷抱一瓶罐頭,一看原來是墨水瓶,不小心把它打翻了,弄髒了獎狀,他想把獎狀上的墨水甩掉,卻甩出了一條金魚,金魚鑽到桌子下,這桌子就變成了一座房屋,屋頂上是一個鉛筆形狀的煙囪,裏麵的炊煙冉冉升起,變成一架飛機,飛機墜毀,掉進一個人的大衣口袋裏,那人一摸,卻是煙灰缸,他把煙灰缸扔出來,卻發現原來是一發子彈,打中了一隻貓,貓跳到皮鞋裏,被那人當作書包掛在椅子上,椅子上坐著機器人,他一看自己被弄髒了,便跳到大河裏洗了個幹淨。
3.諧音記憶法
中國的漢字中有許多字是同音字,有更多的字讀音相近似,借助這種諧音關係,賦予需要記憶的對象特殊或新穎的意義,常常能收到一語雙關、喜聞樂見而又經久難忘的效果。
諧音雙關語是我國曆代民歌的習慣表現方式,以此生動而又含蓄地表達微妙的感情。唐代劉禹錫的詩歌“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詩句中“晴”與“情”諧音,語意雙關,委婉地道出了初戀少女的內心世界。
諧音可以使無意義的材料變為有意義的材料,幫助人們進行理解記憶。例如馬克思誕辰是1818年5月5日,以諧音處理為“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資產階級嗚嗚直哭”,這樣就能輕而易舉把它記住。
諧音可以使枯燥無味的材料(尤其是數字)變為生動有趣的材料,使人愉快地進行記憶。如從前有個愛喝酒的私塾先生,一天他給學生們布置了一道題目——要把圓周率背到小數點後30位,並宣布放學前考試,背不出就不得回家,先生說罷就走了。
學生們眼睜睜地望著這一長串數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個個愁眉苦臉。一些學生搖頭晃腦地背起來,還有一些頑皮的學生揣好題單,溜出私塾,跑上後山去玩。忽然,他們發現先生正與一個和尚在山頂的涼亭裏飲酒作樂,就扮著鬼臉,鑽進了林子。夕陽西下,老師酒足飯飽,回來考學生。那些死記硬背的學生結結巴巴、張冠李戴,而那些頑皮的學生卻背得清脆圓順,弄得老師莫名其妙。原來,在林子裏玩耍時,有個聰明的學生把要背誦的數字編成了諧音口訣:
“山巔一寺一壺酒,爾樂苦煞吾,把酒吃,酒殺爾,殺不死,遛爾遛死,扇扇刮,扇耳吃酒。”
一邊念,一邊還指著山頂做喝酒、摔死、遛彎、扇耳光的動作,念叨了幾遍,終於都把它記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