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三 培養人工智能時代所需的人才(1 / 1)

|推薦序三|

培養人工智能時代所需的人才

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 徐揚生

讀完作冰的著作《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革命》,我十分高興,關於教育改革,我們有不少共識。

我的研究領域是空間機器人與智能控製,對人工智能帶來的社會影響曾經做過認真思考。我讚同《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革命》的分析,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會帶來工作革命,比如工業革命把美國從農民為主的國家變成了工人為主的國家,信息革命又把工人變成了少數派,知識工作者成為主流。

要培養工作革命所需的新型勞動力,就要啟動教育革命,農業社會的傳統教育培養不了現代工人,工業社會的教育同樣不適合培養信息社會所需的人才——美國是典型的信息社會,我曾在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卡耐基梅隆大學求學和工作,對中美教育的不同之處有深刻體會。

我非常讚同王作冰在書中提出的觀點,未來的勞動力應對人工智能時代的總體策略是既競爭又合作:所謂合作,就是要發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能力;所謂競爭,就是要培養人工智能不擅長的能力。這就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

因此我覺得王作冰在兒童教育中引入人工智能很有意義,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做中學”,培養起對人工智能的濃厚興趣,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有較強的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能力。王作冰把這批孩子稱為人工智能時代原住民,人工智能是他們血液裏的東西,他們將在智能時代如魚得水。

在兒童教育中引入機器人可以培養合作力,那靠什麼教育培養競爭力呢?王作冰認為大方向是開發多元智能,進行創造力教育、溝通力教育和學習力教育。

多元智能是指每個人的特長和優勢都是不一樣的,發掘學生的天賦並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精神,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啟發,這和工業時代標準化的流水線教育截然不同。通過個性化教育,充分發揮出每個人的天賦優勢,才能在智能社會安身立命。

我一直堅信,教書育人不僅是一個職業,而且是要用心去做的一番事業。我相信這也是王作冰的理念,他作為教育行業的企業家,同時還在做教育家的事,對新一輪教育改革的邏輯進行著深入思考。

《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革命》對廣大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都很有參考價值,相信大家讀完此書,對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大方向會有更清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