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突遭橫禍(1 / 2)

一九三八年夏初,日本侵略者攻陷八朝古都開封。國民政府為阻止日軍繼續西進,進而南下對武漢造成威脅,下令炸開鄭州黃河花園口。

伴隨著一聲劇響,在中華大地上奔流數千年的黃河瞬間決堤改道,滔滔河水順著決口浩浩蕩蕩向南衝去……

混濁的黃河水像一條咆哮的巨龍,橫衝直撞,在所經之處的大地上留下一片狼藉,沿途農田房舍大量被淹,人畜死傷不記其數,大地化作一片汪洋……

當幸存者回過神來,望著眼前情景,悲痛欲絕,哀號聲此起彼伏……

他們不知道發生什麼,為什麼會發生這突如其來的天大災難?更不知道喪失了賴以生存土地以後該怎麼辦?

活著的人不能等死!等大家懵懵懂懂回過神來,開始自謀出路,進行自救。有門路的,投親奔友去了,沒有門路的,就聚在一起商議出路。

在重災區河南尉華縣城南齊王村,幸存者這幾天不約而同聚集到齊安貴家,商議出路。

望著大片被淹沒的土地,聽著鄉親們痛苦的哀哭聲,這位一向豁達樂觀、堅韌剛毅的中原漢子——齊安貴,心如刀絞,久久沉默不語。他已幾天幾夜沒合眼。

已過不惑之年的齊安貴,額頭寬闊,方臉碩耳,濃眉大眼,身材魁梧,旁人一看就是有福之相。他見多識廣,小時候讀過幾年私塾,在外闖蕩多年,為人豪爽仗義,做事一向雷厲風行,自有主見,平時村裏的紅白喜事大都由他操辦,左鄰右舍的,一般無論遇到大小事都喜歡向他討個主意。年輕時,他曾在縣城經商開飯店,後來又在豫北與人合夥經營過小煤窯。奔流不息的黃河水,不但滋養了他,還鑄就了他包容萬物的胸懷和堅強不屈的性格。

這次出了天大的事,齊安貴自然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齊安貴望著大家期待的眼光,他感到肩上的重任。

經過這幾天的思索,他突然想起自己在豫北開煤礦時,他的一位朋友,也是煤礦的合夥人,老家山西的劉運成說過,西北地區,特別是古城西安北邊不遠,那裏煤碳蘊藏量豐富,煤質也好,自己的一位遠房表哥就在那裏開窯。他還鼓動安貴和他一起去。不過他說,那裏人煙稀少,工人不好招。當地人雖然不富餘,但都知道挖煤危險,如果不是特殊情況,但凡能有一點辦法誰也不願意到礦上冒那個險。

當時齊安貴隻是聽聽而已,心裏也沒在意。現在看來倒也是一條出路,他思考著是否可以帶大家去闖闖。

恰好這時,聽鄰村人講,他們村有位說書的捎信回來,說是西安那麵紡織廠、鐵路上大量用工,他們村已經有不少人上路趕了過去。

這更堅定了齊安貴西去的決心。

這天早上,大家又不約而同聚在齊安貴家,焦急地等待他的決定。屋內氣氛凝重而沉悶。

“安貴,大夥可都看著你呢!”這個和他平時很要好的鄰居老王快要急瘋了,等得實在不耐煩了,焦急地望著他說,”你得發個話,說該咋辦呀!不能讓大家夥幹等著是吧!……”

齊安貴環顧著大家,知道是該下決心的時候了。他語氣沉重而堅定地說:“老少爺們兒,常言道:‘人挪活,樹挪死。’不是發生這麼大的事誰也不願離開自己的家鄉。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我們的祖先都埋葬在這裏,故土難離啊!”

說到這兒,這位生在黃河邊、自小喝黃河水長大的堅強漢子不由自主地動情落下淚水。眾人沉默不語,黯自落淚。

他接著說:“往東逃,大家知道已不可能,因為河水已擋住去路,而且那邊正在打仗。往南更不行,南麵和咱一樣已被淹沒。北邊也在打仗。現在隻有一條路,那就是往西——到西北闖闖看,至少,目前那邊還算平靜,沒有戰亂。我相信,這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再說我們不能在這兒坐著等死啊。你們不是也聽說了麼,西安那麵大量用工。大家覺得咋樣?如果認為可以,就趕緊準備一下,這兩天就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