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總彙(1 / 1)

①①一貫錢加二百五十兩紋銀約二十五斤:宋朝一兩銀子等於37.30克,250兩銀子約重9325克等於18.65斤加上一貫錢(宋代銅錢的標準重量是每貫5宋斤,依一宋斤約為600克計,約合3000克等於6斤)約重25斤。

①②交子: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北宋貨幣為銅錢,一貫錢1000個銅錢重5斤,買1匹絹需要20斤的銅錢。

流通很不方便,於是,官府發行一種紙幣,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人存放現金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卷麵上,再交還存款人,當存款人提取現金時,每1000文收手續費30文。

這種存款憑證被稱為交子,代替銅錢流通。

①③《大易粹言》:共二十冊,耗紙1300張,棕、墨、糊藥、印背匠工食錢等1.5貫,賃版錢1.2貫,成本共計約3.3貫。

①④象戲:象戲縱橫11路,棋子32個,雙方各有將一枚,卒五枚,車、馬、炮、象,士各二枚。兵卒則居縱路的二、四、六、八、十,炮馬象車士雙方相對。

炮無架,馬旁行,士不出帷幄(九宮),象行田。象戲雖出現較晚,但到北宋即已一枝獨秀。為了方便描寫使用後世的帥、相以及火炮區分黑紅雙方。

①⑤《齊民要術》:大約成書於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時期,南朝宋至梁時期,中國傑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學著作,也是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專著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全書10卷92篇,係統地總結了六世紀以前黃河中下遊地區勞動人民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的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詳細介紹了季節、氣候、和不同土壤與不同農作物的關係,被譽為“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

①⑥鎮紙:鎮紙是中國古代傳統工藝品。指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東西,常見的多為長方條形,因故也稱作鎮尺、壓尺。

①⑦鎮紙乳牛:古樸的乳牛造型青銅器,體態優美,長:9厘米,寬:5厘米,高:4厘米,是宋朝常見的文房用品。

①⑧占城稻:抗旱力強,不擇地而生,容易栽培,生長期短。占城稻亦稱“早占”、“早米”、“早占城”。

宋代水稻良種。真宗大中祥符(1008—1021)間從福建推廣於江淮、兩浙等路。相傳其種來自占城國(今屬越南)而得名。性早蒔、早熟、耐旱、粒細,宜於高仰之田,對防止東南各地的旱害有一定效果。宋代文人高承的《事物紀原》中說占城稻是“粒,稍細,耐水旱,而成實早,作飯差硬”。

南宋時種植範圍進一步擴大,江南東、西路和兩浙路尤為盛行。南宋時期占城稻良種,可八十天、一百二十天或一百六十天熟,前二者與晚稻配合實現一年兩收。

①⑨扇車:宋代的都安裝了臥軸式扇輪,可以連續轉動,利用扇輪轉動的慣量節省人力;在軸兩側加裝木質擋板,氣流彙聚增加風力吹響風巢內的糧食;顆粒飽滿的穀粒較重,雜草枯枝隨著風巢吹飛,

①⑩石碾:主要包括碾盤、碾滾、碾軸和碾架等部分。碾盤直徑約2.5米左右,厚0.3米,重達幾噸的圓形大石盤,盤中心有5寸左右圓孔,專為插入木或鐵質軸心之用。碾滾是側放的圓柱體,似壓土機拖拉的壓滾,長約1.5米,直徑0.8米至1米,其重量亦達1噸至2噸,兩端安入鐵軸,與磨盤中軸和人畜套架連接,拉動碾滾轉動即可碾麥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