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大約1094年前後的故事。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所謂“天龍八部”是佛經用語,包括八種神道怪物,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魔呼羅迦。作者以此為書名,旨在象征大千世界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喬峰是悲劇的,隻因少看了馬夫人一眼,於是從丐幫幫主,天下敬仰的大英雄“北喬峰”變成了人人喊打的“遼狗”。蕭峰的一生就是悲劇,死的也悲壯。不可否認的是在金庸武俠世界裏,蕭峰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之一。陽剛之氣噴薄而出,很難不讓人喜歡這個契丹漢子。

虛竹是悲劇,段譽是悲劇,李秋水、巫行雲、無崖子、丁春秋、段正淳、刀白鳳、段延慶、慕容複、蕭遠山、慕容博、鳩摩智等都是悲劇!整部天龍八部就是一部悲劇!

《天龍八部》是金庸中最具禪理的,書名都取自佛經中的“八部天龍”,在佛法中,一切痛苦的根源便是“我執”,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釋迦牟尼佛說的“諸法空相,打破我執”,簡單來說,就是放下!《天龍八部》的結尾,鳩摩智放下了,枯井之中,立地成佛;蕭遠山和慕容博放下了,深仇雄圖,盡歸塵土;蕭峰放下了,浮雲生死,選擇自盡;虛竹放下了,不做和尚,娶妻生子!

然而,我不是我,那還是我嗎?執念太深容易讓人入魔,吐蕃法師鳩摩智就是入魔,未曾看出半點高僧的樣子。段譽對神仙姐姐入了魔,遊坦之對阿紫入了魔。

放下執念,無我,無欲,無追求,那麼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人總要有點追求,有點念想的。不然人不成人,成為了佛。

天龍包含的芸芸眾生相,卻沒有一個真正的人。在金庸武俠世界裏有這麼幾個人最為悲慘。一個是林平之的悲劇是前期身不由己,後期咎由自取。而遊坦之的悲劇讓人恨之入骨,由憐之落淚。用魯迅先生的話說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