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書生陳寧(1 / 2)

第一章青梅竹馬

天月大陸,大秦帝國。

帝國幅員遼闊,東臨大海,西起馬裏亞納山脈,南部是一片廣闊的炎荒山林,以北是一條終年水量充沛的怒江!

千百年來,這片肥碩的沃土,一直流傳著一個傳說,馬裏亞納山脈以西,是一片仙人的天地,凡俗中人若是能翻過那條高聳入雲的山脈,便能習得仙法而長生不死!然馬裏亞納山脈直入雲霄,平均峰高四千多丈,自半山腰到山頂,終年白雪皚皚,狂風怒嘯,山勢異常險峻,故而,凡俗之人從未聽說過有人能征服它。

而南荒山林常年瘴氣籠罩,僥幸深入之士,不是死於蛇蟲鼠蟻便是死於妖獸之口,故,凡入之,未出之!

據說,當中且有大妖!

怒江,水深且水勢異常凶猛,縱使是雪飄綿連的冬季,江麵仍是驚濤拍岸,縱天寒地凍,江麵亦不結冰,端是古怪。江麵更不能行舟,曾幾何時,周國、趙國欲攻打秦國,長達四十餘丈、寬十餘丈的大船甫一下水便被大浪掀翻,沉入江底。

大秦帝國開國以來,憑據四大天然屏障護佑,曆經千年而不倒!

世間沒有永不衰落的王朝,大秦帝國亦然。苛捐雜稅,朝中派係纏繞,蛀蟲滋生,王朝大廈已步入行將朽木之年!

若不推行新政改革,這座大廈必將內部腐朽而傾覆。

時值仲夏,金烏高懸,湛藍的天空萬裏無雲。一輪圓盤似的驕陽散發出萬千金光,給整個大地披上一層金黃色的外衣。樹枝上,知了在沒日沒夜的吟唱,在這個令人心煩意亂的夏季,更讓人焦躁不安。

太華山坐落在大秦帝國中部,東西走向,連綿千餘裏,東臨東海,但對於幅員遼闊的大秦國來說,根本不足以將其一分為二,是以,太華山脈以西是一片廣袤的草原與馬裏亞納山脈分隔開來。

太華郡,為大秦帝國所轄十三郡之一。

乾州即是太華郡府所在地,而乾州以西70餘裏的吳縣,便是當朝太師李安老宅所在地。吳縣北麵靠太華山,山腳下的小山村,民風淳樸,山民終日勞作,日出而出,日落而歸,隻求三餐溫飽。村外一條三丈寬的小河環繞小山村而過,將其與外界隔絕開來。小山村與吳縣相隔八裏路程,村裏唯一的出路,便是那座集數十青壯之力搭建的蘭木橋,乃是用七八根百年蘭木簡易捆綁纏繞而成,由於製法特殊,雖是土法,但卻曆經數十年風雨而不朽!

村西頭農家小院,柴門草屋籬笆牆。

籬笆上,五顏六色的花兒競相開放,微風搖曳!

院中整齊的擺放著數十餘個簸箕,其內盛有不同種類的草藥,在烈日下逐漸收斂著水分。

窗台前,一位十六七歲身著嵐衣素衫、頭戴布冠的少年端坐在案。

少年眉目清秀,麵白唇紅,不算英俊的麵容上猶自散發出一股濃烈書卷氣息!

少年身高七尺,一雙如星辰般的明眸神氣內斂!

六歲始讀書,如今已有十個年頭,可謂飽讀詩書,學富五車,胸中自有溝壑。屋中壁上,一把破舊的木琴懸掛,一副墨跡未幹之畫懸於對麵壁上。十年私塾,少年琴棋書畫無不精通!被縣中歐陽夫子視為得意門生,狀元之才,待到明年入秋京城科考之後,定是光耀門庭之日。

然,誰人知道,這種榮光的背後,不論寒暑,少年究竟付出多少艱辛的汗水?

沒有人一出生便是天才,窮文富武,若不是年幼喪母之痛,少年必不會寒窗苦讀。

那一年,他九歲,母親急疾,唯有百年老參方可救命,而深諳岐黃之道的父親卻因囊中羞澀無力回天,父親也因此於前年鬱鬱而終!

作畫不為錢財,隻為銘記慈母容顏,自那年起,少年專研起畫道!

學琴不為瀟灑,隻為遣散心中傷痛!

弈棋不作消遣,隻為曆練胸中百萬雄兵!益腦啟智,不作迂腐之人!

喪母喪父之痛,痛入骨髓,不為出人頭地,隻為有能力守護身邊之人!

不讀書,何以入仕?

不入仕,何以養家?

父親雖故,但那岐黃醫理之道業已盡數傳於少年之手。憑借這一手精湛的岐黃之術,少年勉強混的三餐溫飽。若不為手中衣食,不受饑寒之迫,誰又意願學習醫理之道?

茅屋正堂,兩幅至親遺容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猶自健在!

兩幅圖皆是出自少年書生之手,堪稱妙筆神來!

書屋之圖,乃是一位年輪與書生相仿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