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六年(177)八月,靈帝以鮮卑連年入塞抄掠邊郡,命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各率騎兵萬餘人,分別從高柳(今山西陽高)、雲中郡(今內蒙托克托東北)、雁門郡(今山西代縣西北)出塞,分三路進攻鮮卑。漢軍出塞二千餘裏,最終大敗而回,夏育與臧旻剛到洛陽便被漢靈帝下旨處死。田晏兵敗較晚,又保留了大部分主力,故此沒有急於敗回漢地,暫時保住了性命。
夏育與臧旻的死訊很快傳到邊塞,田晏嚇得魂不附體,他趕緊與謀士沮原商議對策。
沮原是田晏的至交,二人共處多年,如同兄弟一般,那沮原極其聰慧,他對田晏說道“此番戰敗罪不在將軍,實屬朝廷調派不當所致,靈帝欲推責,故急於誅殺敗將,我等縱然回京仍難逃一死,不如就此逃遁,帶領親隨嘯聚山林”
田晏搖了搖頭“賢弟何出此言,你我皆為大漢子民,縱然君上有失,也當犯顏直鑒,焉能就此逃遁,豈不令後人唾罵”
沮原歎了口氣“兄長言之差異,你我久居朝堂,焉能不知朝中局勢,眼下大漢業已風雨飄搖,西羌兵勢日盛,匈奴更加虎視眈眈,而今鮮卑做大,縱然傾大漢之力亦不能取勝,朝中群臣不思進取,終日沉迷聲色,世家把持朝政,閹黨惑亂超綱,一切皆是靈帝無能所致,你我焉能為這屍位素餐之輩赴死”
田晏的臉色變了,他是一個十分忠義的漢將,對名節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平日裏沮原對他發發牢騷他都能忍耐,畢竟沮原才華橫溢是個不可多得的助手,如今生死麵前,他再也不能允許沮原亂來,於是便厲聲說道“沮原,休要胡說,若你再敢升不臣之心,休怪田某無情”
沮原見田晏動怒,知道多說無益,便與當天夜裏逃離了軍營。他並沒有逃往別處,而是快馬加鞭趕回洛陽,他知道一旦田晏兵敗的消息傳回洛陽,靈帝必定下旨誅殺田家滿門,包括沮家老小也得不到好下場,故此他打算第一時間救出家人。
沮原神不知鬼不覺的返回洛陽,第一時間帶著自己的妻兒混出城去,順帶將田晏唯一的兒子田方也拐了出來。
田晏的妻子是名門出身,思想與田晏一樣固執,如果他知道沮原要帶自己的兒子逃難,必定不肯,為了將孩子騙出來,沮原叫自己的夫人假意過府遊玩,臨走時謊稱小兒沮授思念田方,順帶著便將田方帶回沮家。
沮授與田方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沮授比田方大兩歲,二人之間如同親兄弟一般,田方對沮原父子毫不懷疑,就這樣隨著父子二人出了洛陽城,直奔幽州而去。
十幾天之後,田晏兵敗的消息傳到洛陽,靈帝果然傳旨將軍中主要將領滅三族,幸好沮原及時將田方救走,否則也難逃毒手。
話說沮原帶著家人一口氣逃到了幽州地界,此時幽州並不太平,烏桓大王丘力居趁大漢衰弱之時不斷襲擾,沮原逃到右北平的時候正是丘力居撤兵後不久。
半月之前,丘力居帶著大軍一路南下,一直打到右北平城外,如果沒有堅固的城牆保護,隻怕右北平城內的百姓難免會遭到洗劫。
沮原到了右北平之後心裏還是不能安穩,他生怕被地方官查到自己的根底。於是便想了公孫瓚。
公孫瓚是涿縣縣令,曾經師從盧植,是個極有才能的人才,他性格堅毅為人豪爽,與田晏是好友,沮原對他不是很了解,故此沒有貿然去投靠公孫瓚。他對妻子李氏說道“我有心投靠公孫瓚,怎奈與他不熟,為防他加害我等,明日起,你留在此處等候,如果我十日未歸,便是遭遇不測,你速速帶著孩子逃往並州”
李氏是個性格剛強的女子,她點了點頭,輕聲道“若你十日未歸,我便逃往上黨郡東門外李家村暫居,若你逃得性命,便來李家村尋我”
沮原點了點頭,當晚便收拾行囊趕往涿縣。
如今的公孫瓚正是事業上升期,他本是幽州公孫氏族人,家中勢力龐大,怎奈他是庶出,故此在家中地位並不高,在他十九歲那年,涿郡太守賞識他的才能,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從此公孫瓚終於有了出頭之日,他先在涿郡磨煉了一段時間,後來被派到漁陽做長史,如今又被調派到涿縣當縣令。
別看公孫瓚官職不大,可是野心不小,他十分羨慕軍旅生活。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公孫瓚年少時曾經去拜見盧植,在他門下修學三年,結識了不少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