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未雨綢繆3(1 / 2)

與匈奴這邊充滿波譎雲詭與淒風苦雨不同,漢廷這邊卻是一片祥和喜慶的景象。早在漠北大捷的喜訊傳回長安的時候,便以讓大漢朝野歡呼不已了,因為當初誰都沒有想到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畢竟跨過大漠作戰,對漢人來說以往從沒有過先例,何況對沙漠那邊還一無所知,更充滿著變數。但這次作戰不但贏了,還贏得如此漂亮,若不是那個烏稚僥幸逃脫,匈奴或將就此消亡,也因此向來不喜形於色的劉徹也非常難得的常將笑意掛在臉上。

隻是當初當侍中霍光將漠北大捷呈報給劉徹的時候,那時的劉徹的臉上可全是震驚的表情,然後有些疑惑地看著霍光道:“我們勝了?衛青和霍去病已徹底擊敗伊稚斜了?”

霍光肯定地道:“對,大將軍以反客為主之計,將伊稚斜誘進埋伏圈,盡殲匈奴主力伊稚斜當場被亂箭射死。驃騎大將軍霍去病攻克匈奴王庭,斬首五萬,經此一役,匈奴元氣大傷,在今後數年匈奴將再也無力南下與我為敵。”

劉徹卻再次吃驚地看著霍光道:“伊稚斜死了?被衛青亂箭射死了?”

霍光再次肯定地道:“對,軍報上寫著呢。”

軍報?對,軍報。劉徹不禁歡喜得有些手足無措,連忙低首翻看霍光呈上來的報捷文書。然後便一目十行地看下去,末了抬首,像是惋惜又像是意猶未盡地道:“沒想到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伊稚斜就這樣死了,朕終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聞聽此語,霍光與同列在殿上的衛青之了衛伉皆不由自主地露出會心地微笑。衛伉不僅是大將軍衛青的長子,還是當今皇後衛子夫的侄兒,現官居衛尉,統領著皇宮侍衛,負責劉徹安全。

霍光卻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平日負責劉徹的起居,而霍去病卻是衛子夫的姨侄。衛伉雖說與霍光並無血緣關係,卻因為霍去病的原因,二人自幼交好,何況二人都是劉徹身邊最親近的人,因為職責二人也時常待在一起。隨後就聽劉徹感歎道:“一直以來,都是匈奴的鐵蹄踐踏著我大漢的土地,沒曾想我大漢的鐵騎也可以在匈奴的草原上縱橫馳騁無人阻擋,霍光。”

霍光慌忙再次站直身子,恭敬地道:“臣在。”

劉徹接著道:“立即將漠北大捷的軍報抄寫多份,並派快騎曉喻全城與各個州郡,讓聯的子民也跟著沾沾喜氣。”

主子尚且如此,那做臣子的更是得意忘形,每天早朝總是讚歌不斷頌詞不絕,都說這是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從沒有過的盛事,將個劉徹吹捧得完全可以和古之聖君三皇五帝並列。甚至有人開始上書讓劉徹前去泰山封禪,對於臣子們的歌功頌德,劉徹當然很是受用,至於是否前去泰山,劉徹卻是不置一詞,總是笑眯眯地表示:“不急,不急。”那便是想去了。

而在民間,更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大家都自覺地走上長街,相互傳遞著那驚人的喜訊:我們勝了,那怕這條喜訊,早已是人人皆知,人們仍舊是不厭其煩地傳遞著,仿佛不如此就無法將心中的喜悅表達出來,而聽眾也會喜滋滋地點首。

為了能將心中的歡樂徹底地釋放出來並得到暢快淋漓地喧泄,人們甚至自發地舞起了火龍,跑起了旱船,到了晚上,家家張燈結彩,就似又到了新年,這樣的場景一直持續陶然日。

待兩位大將軍得勝還朝,便又再次引爆了人們的熱情。為了一睹兩位將軍的風采,一大早人們便都已擁上了長街,即便久等不來,也沒有一個人離開。

而劉徹本人對他的兩位將軍更是禮遇尤加,不僅為二人同時加官晉爵,同封大司馬,等同太尉,還親自迎出城外,待兩位將軍到來之際,劉徹還曾親自為二人牽馬,其恩寵之隆古未有之。

周圍的群眾見了,更是歡聲雷動:“衛青!衛青!”“霍去病!霍去病!”人們忘乎所以的高呼著他們心目中的英雄,以此表達著對他們的無限敬意。

而隨征的有功將領也大多封候,那個在王庭之戰中曾一箭射死趙實的那個李敢就被封為關內候,到了晚間,劉徹更是設宴招待眾將,大宴眾臣,於是殿前歌舞,酒肉飄香,大漢君臣同享盛世美景。

然而在這片歌舞升平中,卻獨有一人悶悶不樂,甚至眼含悲憤,此人下是那個李廣之子李敢。

一想到父親為大漢戎馬一生,最後竟落處個慘死異鄉,甚至還死得那般蹊蹺,不明不白,李敢便為父親感到不值和抱屈。他不相信與匈奴征戰一生的父親會不知道那稍縱即逝的戰機對作戰雙方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又怎會因為迷路而延誤了戰機。

這基中必有隱情,必定是那個與父親見解向來相背的衛青利用手中的特權故意支走了父親,致使父親沒能及時參加圍殲伊稚斜的戰鬥,導致烏稚僥幸逃脫,最後又將烏稚逃脫的責任推到父親的頭上,致使父親百口莫辯,最後隻能含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