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本書之前,有兩個問題必須要搞清,即:讀書與個人修養。因為這兩個問題的探討,將有助於本書價值的體現,也將有助於個人能否在認人識人的能力上得到提升。
首先,本書並非閑暇時的消遣之書,讀者不能懷著消遣的態度來對待此書,絕不能粗略瀏覽之後便棄之一旁。當然,我們還必須跟一般的讀書程序一樣,首先對全書做一個徹頭徹尾的涉獵,以便概括地了解全書的框架。然後就是細細地研讀,本書看人的獨到之處,將使你在研學中受益匪淺,而且使你終生受益。本書以與讀者思想溝通為前提,在編排方式上分為幾個循序漸進的章節,以期能使讀者在學習看人識人時易於接受。
其次,讀者要一改慣有的方法來研讀此書,除能夠精通此書的法則外,還要沿著本書的思維方式超常發揮。為此,建議讀者在閱讀本書時,應該保有一種嚴肅的讀書態度,將筆記本與草紙準備在手頭,時刻不忘記寫下自己閱讀本書的體會與心得,並展開討論。
閱讀本書的心態有別,閱讀的成效自然也就有天壤之別。比如說,如果你準備為自己的閱讀寫下心得,那麼你對書中各章節內容的注意力就會毫不放鬆,而且會去積極思考。反之,你則可能會以一種心不在焉的消極態度來閱讀本書。你可以將本書第二章的內容作為重點,將未寫心得與寫心得後對章節內容的理解做個比較,也許你就能找出兩種不同態度的差別所在。
毫無疑問,這種閱讀方式將成倍地提高你的閱讀效果,改變你一貫的讀書思維,增加讀書欲望,端正讀書動機。同時你將在自己的心得與體會中,真正發現自己看人識人的缺點,並加以積極改正。
美國作家佛格森(Marilgn Fergussn)說過:
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隻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曉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
他在這句話裏,提示了一個人在改變自身的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若是你躍躍欲試地懷著一種想要改變自己的心態,那你將不得不自覺接受本書。因為閱讀本書將革命性地改變你一如既往的閱讀習慣與知人思維。
在你細細地品讀本書的過程中,你將會知道看人的七條準則都是璣珠之珍,條條都是修正你看人識人的至寶。前三條準則將有助於你從非理智轉向理智,思維變得清晰,你將對怎樣科學看人的問題豁然開朗。後四條準則將教你使用科學的思維,條分縷析地吃透你所要了解的人,你將細致入微地掌握知人藝術,從而將自己知人識人的能力提高至一個新的高度。
第七條準則是對前幾條準則的鞏固與提高,七條準則並不是一段時間的行為準則,而是人生整個過程的行為準則。
人的思維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本書的學習所獲也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因人而異的。隻要懷著徹底自我改造的決心與信心,你必將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最終走向理智科學地知人識人的坦途。
功夫不負有心人,功到自然成。隻要用心用智,你將會像伯樂識馬一樣,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妖魔鬼怪一眼看穿。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