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1 / 1)

那我們不妨對比一下,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有大妃阿巴亥之寵,因為她年輕漂亮,12歲嫁給了已經43歲的努爾哈赤,又生了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一時間成為寵冠後宮的主人,引來當時汗王其她妃嬪的嫉妒;同時,引起了當時四大貝勒的不安,主要是,懼怕大妃將來擁子自重,爭奪皇權,最終在努爾哈赤去世之後,大妃遭到不幸的結局-殉葬,《清皇室四譜》記載“天命十一年丙寅八月十一日太祖殂,明日,大妃以身殉,或曰大妃之殉為太祖遺命,諸子執而逼之乃死,年三十有七。”這其實上一次很厲害的宮鬥事件。

皇太極時期,出現了宸妃海蘭珠之寵,《清史稿》記載:“妃有寵於太宗,生子,為大赦。”(圖1-1皇太極像)皇太極太喜歡這個女人了,當他稱帝五宮並建時,有清寧宮、關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這五個宮殿,隻有宸妃海蘭珠居住的東宮關雎宮最有感情色彩,它夾雜進了皇太極特殊的感情色彩。這使我想起了《詩·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看來,皇太極把她安排在東宮,並命名為關雎宮,那是一種特殊的感情在起作用。甚至於宸妃即將病逝之際,正在前線指揮作戰的皇太極都不顧一切的趕回來,在得知宸妃已經去世的消息之後,皇太極當場昏厥過去。這種難得的情感如果發生在普通人家,那簡直是太難能可貴了。可惜了,發生在皇家。皇太極這麼寵愛宸妃,真是“三千寵愛於一身”,在後宮裏麵,就很難避免宮鬥了。果然,皇太極去世,多年積累的矛盾爆發,發生了激烈的皇權之爭,好多有實力的王爺都想繼承大位。當時,最想做皇帝的是多爾袞,多羅郡王阿達禮對多爾袞說:“王正大位,我當從王。”(《東華錄》),此外,代善、阿濟格、多鐸、豪哥等也盯上了皇位,內亂一觸即發。最終結果,各方妥協,擁立年僅6歲的福臨即位。г米г花г在г線г書г庫гh

順治帝是後宮最不平靜的了。先是,順治十年,福臨以“誌意不協,廢為靜妃”(《清皇室四譜》),廢掉皇後。接著,又企圖廢掉第二位皇後,幸虧孝莊太後的極力阻止,才沒有發生二次廢後事件。可是,後來順治十三年,董鄂妃的入宮,順治帝眼睛為之一亮,使得後宮天平陡然失衡,《清史稿》記載:“上眷之特厚,寵冠後宮。”後宮從此掀起軒然大波。(圖1-2董鄂妃像)

康熙帝的後宮先是原配皇後孝誠仁皇後之寵,超越一切,但是,康熙帝是一個素質很高的天子,懂得後妃不易,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平衡,總算是沒有發生大的風浪。可是,他的那些皇子們可太不平靜了,互相不服氣,爭奪皇儲。其中,有九個兒子參與爭位,曆史上稱之為“九子奪嫡”。“九子”分別為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礻我(請將“礻我”字規範化),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他的皇二子允礽最使他心力費盡,雖然精心培養,卻不得不廢掉,康熙四十七年,“以罪廢,拘係於鹹安宮”(《清皇室四譜》),五十一年,再廢太子。兩度廢立事件,後宮內,展開爭奪皇儲大戰。皇子們的爭鬥,使得康熙帝心力交瘁,耗盡了精氣神,身體從此每況愈下。(圖1-3允礽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