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發育的終點就是衰老的起點。人的機體生長發育成熟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麵則出現一係列慢性、進行性、退化性的變化,導致功能適應能力和儲備能力日益下降,這個變化過程的不斷發生和發展,稱為衰老。衰老是不以人類意誌為轉移的生物學法則,阻止衰老是不可能實現的幻想,但減慢衰老的速度而使衰老緩慢地進行,讓人類活到大自然賦予的自然壽命還是可能達到的,關鍵在於我們在延緩衰老方麵所作的努力是否合理、科學。
一.人的自然壽命是多少
從出生、生長、發育、成熟到衰老、死亡的過程,是任何生命都遵循著的一條共同規律。能夠按照這個規律不發生任何疾病或意外安度一生的年齡,即為人的自然壽命。顯然,不同生命的自然壽命是不同的。科學家通過研究找到了生命體與其自然壽命關係的多種規律,於是就成了推測人類自然壽命的多種方法。現介紹幾種,每一種結果均超過預期,令人喜出望外。
1.以動物生長期與其壽命關係的規律計算
生長期是指動物從出生到骨骼停止生長的時間(年數)。
在哺乳動物中,狗的生長期為2年,自然壽命為10~15年;貓的生長期為1.5年,其自然壽命為8~10年;牛的生長期為4年,其自然壽命為20~30年;馬的生長期為5年,其自然壽命為30~40年……據研究統計,各種動物的自然壽命與其生長期有關。生長期的5~7倍,為其自然壽命,該係數稱為壽命係數。人的生長期為25年(以人體骨骼愈合為標誌)。故人的自然壽命為25×(5~7),即為125~175歲。
2.以動物性成熟期與其自然壽命的規律計算
動物的自然壽命還與其性成熟的年齡有關。據統計,動物的自然壽命是性成熟年齡的8~10倍。人的性成熟年齡是14~15歲,則人的自然壽命是112~150歲。
3.以細胞分裂與其自然壽命關係的規律計算
雞的胚胎分裂次數是25次,平均每次分裂周期是1.2年,其自然壽命為30年;小鼠細胞分裂次數是12次,平均每次分裂周期為3個月,其自然壽命為3年……科學家測出人類細胞分裂次數是40~60次,平均每次分裂周期是2.4年,故人類的自然壽命是96~144歲。
按上述方法測算出人類最高壽限,也就是人的自然壽命最高可達150歲,但不少學者認為人的自然壽命為120~130歲。
我們的祖先早就知道人的自然壽命在百歲以上,因2000多年前醫學古籍《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就有“盡終其天年,度百歲而去”的記載。
二.多數人未盡天年是由於疾病造成的
盡管人的自然壽命應在百歲以上,但實際生活中多數人未盡天年,這是為什麼呢?
西德醫學家法拉克教授說:“據調查,人類不存在生理性死亡,也就是說沒有真正因為衰老而死去的。”現實生活正是這樣;老年人的死亡都是由於某些或某種疾病造成的。真正沒有疾病的老年人極少,基本上每位老年人至少都能查出2~3種疾病來,隻不過患病程度不同而已,有的很輕不影響正常生活,隻有在體力極度衰退之後才出現症狀。
三.影響衰老的因素
影響衰老的因素是多方麵的,它們綜合地作用著,從而影響人的自然壽命。
1.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精神因素)關係著人衰老的速度和壽命的長短。長期精神過度緊張或處於不正常的情緒和抑鬱狀態的人,都會使中樞神經係統功能受損而導致早衰。現實生活中鬱鬱寡歡、心胸狹窄、生活空虛的人早衰、短命者並不鮮見,而性格開朗、情緒樂觀、對生活充滿濃厚樂趣的人,時隔多年再見還感覺其年輕,這就是不同心理因素對人的衰老和壽命所產生的不同結果。俗語說:“笑一笑,少一少。”。
2.遺傳因素
遺傳是決定一個物種衰老過程和壽命長短的根本原因。父母長壽,子女往往也長壽。據美國人壽保險公司統計,在雙親較早死亡的人中,其實際死亡率超過預期死亡率;而在雙親較晚死亡的人中,其實際死亡率低於預期死亡率。另據鄭集教授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70歲以上的健康老年人中,80%的老年人的父母終年在70歲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