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感悟失敗——沒有什麼大不了的(5)(1 / 3)

有一個名叫丹普賽的孩子,他生下來就是一位畸形人:四肢不全,隻有半邊右足和一隻右臂的殘端。作為一個孩子,他想跟別的孩子一樣從事運動。他喜歡踢足球,他的父母就給他做了一隻木製的假足,以便使他能穿上特製的足球鞋。丹普賽一小時接著一小時、一天接著一天地用他的木腳練習踢足球,努力在離球門越來越遠的地方將球踢進去。後來,他變得極負盛名,以致新奧爾良的聖哲隊都願意雇他為球員。

在一次比賽中,當丹普賽用他的跛腿在最後兩秒鍾內,在離球門63碼的地方破網時,球迷的歡呼聲響遍了全美國。這是職業足球隊當時踢進的最遠的球。這次比賽,聖哲隊以微小的比分戰勝了底特律雄獅隊。

底特律雄獅隊的教練施密特說:“我們是被一個奇跡打敗的。”對許多人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奇跡。

丹普賽的故事很有啟發性。不論你在生理上是否有殘疾,不論你是兒童還是成人,從丹普賽的故事中,你都能得到反敗為勝的啟示:

①那些能夠產生強烈的願望力求達到崇高目標的人才能走向偉大。

②那些以積極的心態不斷努力的人才能取得並保持成功。

③在人類的任何活動中,要變成一個成熟的成功者,就必須實踐、實踐、再實踐。

④當你有了既定目標時,努力和勞動就會變成樂事。

⑤對那些被積極的心態所激勵要成為成功者的人來說,伴隨著任何逆境,都會同時產生一粒等量或更大利益的種子。

亨利寫過這樣的詩句:

“我是失敗的主人,我主宰自己失敗的心靈。”

是的,隻有你才是自己命運的主人,隻有你才能把握自己,改變失敗的命運。

成功者的心理特征

成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本能,人人都能成功。然而,成功也有質量問題。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成為卓越的成功者。因此我們希望能找出一些成功的規律或法則,以造就更多的卓越的成功者。

根據前人的總結:心態是成敗的關鍵。

據說,在推銷員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兩個歐洲人到非洲去推銷皮鞋。第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立刻失望起來:“這些人都習慣打赤腳,怎麼能買我的鞋呢?”於是沮喪而回。另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驚喜萬分:“這些人都沒鞋穿,看來皮鞋市場大得很呀。”於是想方設法,向非洲人推銷皮鞋,最後發了大財。這就是心態導致的天壤之別。

拿破侖·希爾還講過一個發人醒悟的故事:塞爾瑪陪丈夫駐紮在一個沙漠中的陸軍基地裏,丈夫經常外出演習。她一個人留在狹窄的小鐵皮房子裏,奇熱無比,又沒人和她聊天,周圍都是不懂英語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她很難過,寫信對父母說:她一心想回家去。她的父親給她回了一封信,信中隻有寥寥數字,但這幾個字卻永遠留在了她的心中,並改變了她的生活。這幾個字是:“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去,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了星星。”

從此,塞爾瑪決定在沙漠中找到“星星”。她觀看沙漠的日落,尋找到幾萬年前留下來的海螺殼;她和當地人交朋友,互送禮品;她研究沙漠植物、物態等,又學習有關土撥鼠的知識……她把原先認為最惡劣的情況變成了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冒險,並為此出版了一本書——《快樂的城堡》。她從自己心靈的牢房中望去,終於望到了星星。

是什麼讓她發生了如此大的轉變呢?沙漠沒有變,小鐵皮房子沒有變,氣溫也沒有變,印第安人也沒有變,改變的是她自己的心態。這就是說,當人在遇到困難時,壞心態讓你退縮並陷入失敗的深淵,好心態讓你樂觀並獲得驚喜的成功。可見,心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成敗。

心態是什麼呢?心態就是一個人麵對生活所產生的心情以及自己對生活所采取的態度。

拿破侖·希爾告誡人們:

①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會怎樣對待我們;

②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我們;

③一個人一開始的心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最後的成敗,這比其他因素都重要;

④地位越高的人,就越能找到最佳心態。

人的心情,即心理的情緒和情感決定了一個人的態度和行動。

良好的、積極的心態就是樂觀、熱情、大度、奉獻、進取、自信、必勝,有強烈的成就感,相信自己的價值,永遠懷有美好的希望。

養成成功的好習慣

成功和失敗,都源於你所養成的習慣。有些人做每一件事,都能選定目標、全力以赴;另外一種人則習慣隨波逐流,凡事碰運氣。不論你是哪一種人,一旦養成習慣,都很難改變。這種情形我們稱之為“慣性”,是自然界共通的法則。

大自然利用慣性定律,維持宇宙萬物彼此之間的關係,小至原子的排列組合,大至星球的運行,一年四季、疾病與健康、生和死,形成井然有序的係統。

一粒橡子可以長成橡樹,鬆子萌芽長成鬆樹。大自然從來不會出差錯,讓橡子長出鬆樹,或是讓鬆子長成橡樹。這些都是你看得到的事實。但你是否看得出來,這些都不是偶然發生的?有一種力量造就了它們,同樣的力量,也使我們養成習慣之後就不再改變。造物者隻讓人類有權利依照自己的欲望,養成適當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