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複雜的,有時又是簡單的,甚至簡單到隻有得到和放棄。應該得到的完全可以理直氣壯,不該得到的則當毅然放棄。得到往往容易心地坦然,而放棄則需要巨大的勇氣和堅定的決心。若想駕馭好生命之舟,每個人都將麵臨一個永恒的課題:學會放棄!幸福的公式
一個富翁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窮漢躺在沙灘上曬太陽,於是很惋惜地說:“這麼好的時光,你卻不去工作,躺在這兒偷懶。”
“為什麼要工作啊?”窮漢問。
“你可以賺很多錢啊!”
“然後呢?”
“然後像我這樣富有,衣食無憂。”
“然後呢?”
“你就可以出去旅行,悠閑地躺在沙灘上曬太陽。”
“那我現在正幹嗎呢?”
這是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然而其中的內涵,又有多少人真正體會到?幸福有很多的尺度,幸福的感覺也因人而異,還是聽聽經濟學家是怎樣闡釋的吧:
幸福=效用 欲望
這個公式的意思就是說,幸福由物品的效用和我們自身的欲望共同決定。幸福與物品的效用成正比:同等欲望下,一個人擁有的物品越多,質量越高,那麼,他的幸福感就越高;幸福與個人的欲望成反比:同等物質條件下,一個人欲望越強、越多,他的幸福感就越低。假設富翁擁有物品的總效用為10,而窮漢擁有物品的總效用為1,由於富翁的欲望為10,窮漢的欲望為1,那麼,他們得到的幸福是相同的,都是1。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腰纏萬貫卻找不到幸福的影子,而有的人雖一貧如洗但臉上卻永遠洋溢著幸福的容光。幸福與否常常不是因為物質財富的多少,而是取決於我們內心欲望的大小!
紅塵有緣,生活豈是一“緣”字?
有朋友癡迷於佛釋,久之終有所悟,歎百味生活不過是一個“緣”字。並將諸種心得摘錄予我,現與諸君共享。
釋緣
問世間“緣”為何物,真叫人難以捉摸。因為無法詮釋人與人相遇、相知、相交的底蘊和玄機,人們便認同且襲用了從禪語中拈出的那個字——緣。
隨緣
人們常說隨緣,但隨緣不是等緣。
有願才會有緣,如果無願,即使有緣的人也會擦肩而過。
惜緣
在億萬年的時光長河中相逢於今生今世,在芸芸眾生的紅塵人海中相會於此地此處,無論男女長幼,無論貧富美醜,這一段塵緣足堪珍惜。
信緣
有這樣一種朋友,也許相隔萬水千山,也許分別十年八載,世事變幻,滄海桑田,永遠不變的是彼此心中的那份默契與牽念。
情緣
緣是天意,也關人情,蓋因有情而後結緣,或有緣而後生情,倘若無情,如何有緣?即使有緣,也是孽緣。
夢緣
感夢、傷懷。集天極之夢,念萬物之緣。夢中千萬重浪,回眸擺渡,竟笑其緣。因夢而悟,緣出其間。
悟緣
耳聞目睹曾經恩愛的夫妻因小事反目;共赴艱險的朋友因蠅頭微利成仇,頗惑難解。思之再三,似有醒悟:一切美好的因緣都應有三個支撐點方能長遠——重情、守義、惜緣。
類緣
“有緣千裏來相會”——這是空間上的緣。
為什麼數百年前、上千年前某個人的思想、情懷、感悟會與我如此相似?為什麼不曾謀麵、不曾晤談,心中竟是這般親切,又是這樣的喜歡?為什麼月光像是他的凝視,清風仿佛他的呼吸?
心有靈犀,千年相通——這是時間上的緣。
了緣
說不盡的緣,道不破的緣,了不斷的緣。
是緣,非緣。有緣,無緣。緣深,緣淺。緣起,緣盡。有人矯情滅欲,斬斷塵緣;有人藕斷絲連,再續前緣。良緣變孽緣,仇緣變情緣。一麵之緣與一生之緣或許隻在一念之間。或是情在緣已盡,或是緣在情已絕……這紅塵中的是非恩怨,離合聚散,又怎是一個“緣”字了得?
不該被忘卻的元素
日子流逝如水,我們的孩子在慢慢成長,告別童年迎接青年的來臨。
這是一個如花一樣的年齡,一個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歲月,是成功的中繼站,也是以後回憶的重點和中心環節。此時我們的心中,有著太多的夢想等著去實現,我們的腳步匆匆,我們的身影穿梭忙碌於這個緊張的社會。
為了得到所有,我們準備丟掉一切!
這時的父母,已經開始由我們的前台退居到幕後,他們的目光,默默的溫情一如往昔,然而我們的感覺卻開始變得遲鈍,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更危險的是——我們開始戀愛了。有一個全新的異性漸漸開始填滿我們整個的心。我們開始忘卻自己,忘卻曾經一直作為我們生活主導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