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厲以寧序 華西經驗的啟示(1)(1 / 1)

厲以寧序

華西經驗的啟示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華西村都是中國區域經濟中別具特色的一麵旗幟。華西村年產值居然超450億元,資源並無突出優勢的華西村能取得如此突出的經濟成就,不能不讓人們感到震驚。改革開放30年來華西村是公認的先進集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背景之下,華西是一個參與平等市場競爭的經濟實體,但能不斷提升市場競爭能力,不斷做強做大,很值得研究,而已有的研究還遠遠不夠。不僅如此,華西實際上是一個小社會,華西的體製、機製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實現了經濟持續穩定地增長,實現了共同富裕和社會公平公正,並在經濟發展中堅持科學發展觀。

經濟管理的要義是什麼?不就是科學配置資源,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同時實現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麼?如果國內有更多的村像華西一樣,城鄉協調發展問題就好解決了。從這點上說,華西經驗給中國的區域經濟發展發展樹立了標杆,至少是標杆之一。

華西是鄉鎮經濟的成功的範例。華西村鄉鎮經濟的發展大約經曆了五個階段,1979~1983年是開始發展階段,1984~1988年是高速增長階段,1989~1991年是整頓提高階段,1992~1996年的全麵改革與發展階段,從1997年到現在是創新階段。在每一個階段,華西村不僅衝上去了,而且站住了。華西村始終以超前的思想和步伐引領鄉鎮經濟從起步走向發展、由變革走向擴張,並且最終成為中國農村經濟和鄉鎮經濟發展的標杆之一。其中有很多東西濃縮了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的智慧結晶,也成為我們研究新農村建設和新型企業發展的寶貴財富。

目前,收入差距拉大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道路上一個突出問題。理論界也在不斷進行探討。最近兩年出現了一種解釋,說我國貧富差別的增大,主要是因為強調效率的緣故,我覺得這種解釋是片麵的。華西的成功就是一個有力的反證。在過去30年裏,華西村的確十分強調效率,但又堅持共同富裕和公平。強調效率,關注公平,這正是華西經驗的要點。

上世紀後期,美國經濟學家奧肯曾指出效率和平等不可能同時實現。如果把收入平等看成是平等或公平的同義語,那麼奧肯的觀點不是沒有道理的。然而,平等或公平絕不等同於收入平等。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貧富差距拉開了,這並不等於實現了效率,就丟了平等。要知道,人們的收入同人們提供的生產資料的數量和質量有關,同人們提供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有關,所以收入就會有差距,隻要差距控製在一定範圍內就行了。應當指出,華西村把握住了問題的核心。他們不搞"大鍋飯",實現了效率,也不搞"獨吃飯",實現了平等。他們搞了一種"勞、資、需"相結合的分配機製,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實際上是結合華西村的實際而進行的試驗,他們對各種分配機製進行了聚合,揚長避短,激發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既能實現效率,又能規避發展過程中的不和諧問題。實踐證明了這種試驗的成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