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記

本書的寫作目的是使學生深入了解《資本論》的勞動價值理論、剩餘價值理論、資本積累理論、經濟危機理論、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等重要基礎理論,能夠自覺運用這些理論分析、認識現實經濟社會問題,提高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此外,通過對《資本論》創作背景、邏輯與方法、曆史影響及其當代價值的介紹,旨在提高學生的理論研究興趣與科學思維能力。

《資本論》是一部鴻篇巨製,內容博大精深,結構宏闊嚴整,邏輯細密嚴謹。本書對《資本論》的釋讀遵循三項原則:一是擇要性原則,盡可能把《資本論》的精華,包括重要理論、主要方法、整體邏輯、通篇結構等介紹給學生。二是簡明性原則,盡可能把《資本論》深邃的理論講得通俗易懂,為學生入門式學習發揮導讀作用。第三是立體性原則,盡可能立體性介紹《資本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讓學生對馬克思與《資本論》的曆史使命、曆史擔當、曆史命運有一個整體認知。出於以上考慮,全書分為十章,有總論部分的介紹,也有分論部分的釋讀,還有結論部分的判斷與評價,引導學生對《資本論》有一個初步的但卻是係統的了解,為其進一步學習與研究《資本論》開啟一扇窗口。

在書稿的寫作過程中,得到了山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耿國華老師和部分在校研究生的無私幫助,他們分別是侯麗娜、劉媛媛、孫玉梅、楊菁、沈紹華、李妍、張路珊、邊宗星、張震紅等同學。在本書的出版過程中得到了廈門大學出版社吳興友編輯的鼎力支持,在此一並表示誠摯的謝意!

譚 順

2017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