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第一聲啼哭,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語言,它是新生命誕生的見證。小寶寶就像天使一樣,伴著響亮的嬰啼來到了期盼已久的父母身旁。寶寶出生就會哭,哭是新生寶寶表達需要的第一語言,他們以皺眉、縱鼻、擺頭表示厭惡,以微笑反映舒適愉快。小寶貝們除了能發出有意義的哭聲外,還會從喉嚨裏發出"ei""ou"等聲音來幫助自己與外界溝通。年輕父母一定要讀懂寶寶的需求,學會與小寶貝進行嬰語交流,當好寶寶的"保護神"。
嬰語世界--聆聽寶寶說什麼
1. 體重
世界衛生組織將出生時體重超過2500克(含2500克)的嬰兒稱為健康嬰兒,出生時體重不足2500克(不含2500克)的嬰兒稱為低體重兒,孕期不足37周的嬰兒稱為未成熟兒。雙胞胎出生時個體體重低於2500克者較多,所以在產院一般作為未成熟兒來處理。未成熟兒需采取相應的措施照料。
⊙"媽媽我很棒,我很健康!"
新生兒出生時如體重超過2500克,肌膚紅潤,富於彈性,哭聲響亮,手腳活動自如,那新爸爸媽媽就可以放寬心了,因為你的小寶寶是一個健康的嬰兒,他已經闖過了人生的第一關。
⊙"我身體很弱,需要爸爸媽媽更多的關愛。"
未成熟兒身體很虛弱,身體各器官發育不成熟,生活能力差,必須精心護理。父母要注意觀察未成熟兒的臉色和呼吸變化。若發現他臉色青紫、呼吸不規則、體溫不升,就需要及時進行治療護理。
⊙"媽媽的奶水是我成長的黃金搭檔。"
嬰兒出生後,母體供給的養分在斷臍時就中斷了。此時,母乳尚未下來,可以先給20~30毫升5%~10%的葡萄糖水,目的是減少低血糖、脫水及黃疸的發生;新媽媽也要盡可能早地給寶寶喂母乳,大多新生兒是在出生後3~6小時開始哺乳。
未成熟兒應給予母乳或早產兒配方乳喂養。體重在2000克以下的早產兒,應在出生後12小時開始喂奶;對有吸吮能力的早產兒,應直接哺喂母乳;吸吮能力差的,可先擠出母乳,然後用滴管緩慢滴入嬰兒口中。
⊙"別打擾我,我要睡覺覺。"
新生兒除了吃、尿、拉以外的時間大多是在安穩地睡眠,一天可以睡20小時左右。媽媽最好不要抱著寶寶睡,也不用遮光,但需有一個幹淨、舒適、溫度適宜的環境。
⊙"媽媽,讓細菌遠離我!"
未成熟兒抵抗力低,預防感染十分重要。對生活能力較強的未成熟兒,可定時用溫水擦身,注意檢查他的皮膚是否正常;要注意嬰兒口腔護理,隨時吸出口腔內分泌物,檢查口腔內有無異常。早產兒要盡量減少與外人接觸,特別是不能接觸病人,謝絕外人探望;母親喂奶時,應洗淨手和乳頭,戴好口罩,避免一切感染的可能。
⊙"我很瘦小,我怕冷!"
未成熟兒棕色脂肪多,產熱不足,體溫調節能力差,多見低體溫,甚至出現體溫不升。加強未成熟兒的體溫護理十分重要,力求達到溫度恒定、適宜、適當。對於體重隻有1000~1500克的早產兒,室內溫度要保持在24℃~25℃,濕度在70%;對於體重在1500~2000克的早產兒,室內溫度要保持在25℃~27℃,濕度在60%。
2. 大便
新生兒的胎糞一般在嬰兒出生後3~4天內排盡,之後轉為正常的黃色糞便。如果嬰兒是用母乳喂養的,則大便呈金黃色、稀糊狀;如果嬰兒完全是用牛奶或奶粉喂養的,則大便呈淡黃色,常常較幹,可堆起來;混合喂養者則大便性狀介於以上兩者之間。新生兒每天大便次數不定,一般為2~5次,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大便次數要多一些。
⊙"媽媽別擔心,其實我肚子不痛!"
有的新生兒每次換尿布時,尿布上都有大便,如果大便較均勻、水分不多、不含黏液或者偶爾帶有少許奶塊,這都是正常現象。
⊙"媽媽,是不是我吃的糖太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