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怪就怪在,她腳底下掛著那個鐵桶上。”老張說。
宋書明搖搖頭:“張哥,上吊的人,為求速死,墜一個重物在足底,這並不少見。我以前還辦過綁石頭,綁榔頭的。”
老張瞪了他一眼:“這麼簡單的道理你當我不知道?”他遲疑片刻,繼續說,“但是這個案子,女屍腳腕上的,尼龍繩掛鐵桶而造成的一圈淤痕,卻像是死後造成的。”
宋書明驚訝:“你是說,有人在受害人死後才把鐵桶掛在她腳腕上?”
老張點點頭:“目前看來,很有這個可能。”
宋書明這才意識到案件的嚴重性和複雜性,他接過案宗仔細查看,現場的確如老李所講,幹幹淨淨。9樓的高度和寬度40厘米的窗戶,幾乎可以排除由窗戶入侵的可能性。
大門門鎖恰好是市政舊小區改造工程剛剛替換的c級鎖,被由內反鎖起來,沒有損壞和入侵的跡象。可惜小區老舊,隻大門口有監控錄像,隻保存一周,刑偵正在努力恢複,可即便恢複了,應該也難提取到有用的信息。
而且,最關鍵的證據是屍體本身。自殺案件很可能是被基層民眾誤解最深的案件,但對於宋書明他們這些刑警來說,鑒定自殺案件的準確率已經達到了幾乎不可能錯判的程度。
受害人敬喆身上沒有抵抗傷,體內沒有中毒跡象,死因是上吊所致窒息,基本上杜絕了他殺再偽造現場的可能性。
可是老張又認為,屍體腳腕上的一圈淤痕,是死後被掛上鐵桶導致的。那麼,是有人在敬喆死後進過她的房間,在她的腳上掛了鐵桶嗎?這樣做的目的又是什麼?這個人又是怎麼做到反鎖房門的?有鑰匙嗎?
又或者敬喆確實是他殺,而凶手通過刑偵難以鑒別的手段,比如用槍或刀威脅,偽造了受害人自殺的迷魂陣,又在她上吊之後,給她腳上掛了一個鐵桶?這樣做,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再或者,這根本就是老張的誤判?
“死因鑒定先暫緩,我覺得,最好還是按刑案勘察一遍現場。”宋書明穩妥起見,打算親自去一趟。
老李表示讚同:“我也這麼認為。你該去現場看看,這個案子,直覺上就是有一些不對。”
死者所住小區是80年代末的舊小區,兩梯12戶,40平米左右的小戶型偏多。宋書明到達的時候,恰好趕上發現屍體的鄰居小龔搬家。
宋書明上前搭話,小龔年約二十,時隔多日,麵上仍帶淒淒神色,回憶當日情形,兩手不由自主顫抖:“我怎樣都想不到她會自殺。”
宋書明溫言安慰:“你們平時很親近嗎?”
小龔搖頭:“也不算太熟,做鄰居了一年多,平時互相幫忙拿個快遞。她平時為人開朗大方,真的想不到。”
“但怪就怪在,她腳底下掛著那個鐵桶上。”老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