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難之人(1 / 1)

楔子

《逸周書》周月解:夏數得天,百王所同。其在商湯,用師於夏,除民之災,順天革命,改正朔,變服殊號,一文一質,示不相沿,以建醜之曰為正,易民之視。若天時大變,亦一代之事,亦越我周王致伐於商,改正異械,以垂三統,至於敬授民時,巡狩祭享,猶自夏焉。是謂周月,以紀於政。

在大陸的東北部,有一大片幹旱荒涼的戈壁,這片土地上沒有任何和生命有關的東西,放眼望去隻剩下令人絕望的灰沉沉的死寂。偶爾能看到零散散布著的幾塊野獸或者人的白骨。

一個孤單的身影從山坡上俯望著這幅淒慘的景象。握著長矛的手,皮膚黝黑,瘦骨嶙峋,從背影可以看出他當初應該是一個十分健壯的人。現在的這個人由於饑渴交加,已瀕臨死境了。

他靠著一塊石頭緩緩坐下來,把背在身後的背囊放了下來。一個看起來五、六歲的髒兮兮的男孩蜷縮著躺在石頭陰涼處,躲避著炎熱刺眼的陽光。

“阿爺,我想阿母了,阿母哪裏去了?”

“阿母走了,過幾天我們就會見到她了。”

“服四伯他們呢?我還想找他玩呢”

“兒子,先睡一會吧,等天黑我們就去找他們,好不?”男人輕聲低語著,凝視著天邊的雲彩,緩緩的閉上眼睛。

太陽西斜,在天邊的盡頭,揚起了一大股煙塵。一片白色的旗幟蔓延過來,旗幟中間畫著一隻振翅欲飛的雄鷹。成群的牛羊和馬群正在向著這麵移動,破舊的轆轆車絡繹不絕,有的男人和女人步行著,許多孩子歡快跟在車旁跑,外圍有很多騎馬的武士來回穿梭,天上盤旋著騎著靈禽的武士,銳利的眼睛警惕的巡視著地麵,這是一支狄族部落正在遷徙。

三十多個身穿皮甲全副武裝的騎士走在隊伍的最前麵,既是探路,也是領路。忽然一個年輕的小夥子指著他們前麵山坡的石頭驚叫了起來。騎士們一起勒住馬韁,更多的騎士從後麵疾馳上來。

先頭的小夥子抽出長刀,說道:“我去看一下。”

一位帶隊長者拉住他,“我們一起去,你們幾個在這裏看著,注意周圍。”

馬蹄聲驚醒了兩個熟睡的人,男子搖擺地站了起來,向著包圍過來的武士們望去,手中攥緊了長矛。他用狄語高聲喊道:“我們是來自邢國的逃難者,我們那裏在打仗,死了很多人,糧食也都吃沒了,請您仁慈的放過我們吧,我願意做任何事。”

年輕武士警惕的問道:“這裏隻有你們兩個嗎?”

“是的,就剩下我們了,請放過我們吧”,男子大膽地承認下來,他說:“我會打獵,會修理工具,還會很多其他的東西,請您仁慈的收留我們吧。”

後麵一大群武士騎馬跑了過來,簇擁著一個帽子上插著漂亮羽毛的首領,首領瞧著這兩個落難人。

他威嚴的說道:“我們是白狄部的仇由族,草原上看見落難的人不會見死不救。不過你想加入我們,你就必須永遠忠於我們的鷹神,忠於我們的部落,才能讓你們加入我們的部族。我們絕不允許野狼崽子混進我們的羊群。你願意接受這個條件跟我們走嗎?”

“我什麼條件都可以答應。”落難男子放下手中的長矛,單膝跪在了首領的馬前。

首領看了男孩一眼,對先前的帶隊的長者的說:“狄科,你先收留他們吧,給他們吃的喝的。起身吧,跟我們向大清湖前進!”

“前進,向大清湖前進!”武士們一起喊了起來。命令一個接一個地傳了下去。鞭聲劈啪,車聲隆隆,白旗招展,大隊車馬行動起來。年長的

武士把兩個落難人帶到他的轆轆車邊,一個老年婦女給他們拿出了吃食。

狄科哈哈大笑著說:“你們先好好的吃一頓,先住在這裏,過兩天你們就能恢複了。從今以後,你們就是我們仇由族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