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解決親子閱讀路上的瓶頸(1 / 2)

所以,這時候隻有讀孩子感興趣的故事,才會讓他專注力保持得更久一些。此外,還要遠離電視、遠離人多,找個安靜的房間,然後靜靜開始閱讀之旅才會好一些。而且,一旦發現孩子心不在焉了,就要馬上停止閱讀,因為在繼續下去也不會有什麼效果。

4.孩子聽不懂時,是繼續念還是停下來講解

有的父母說,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有些詞孩子往往聽不懂,不知這時是該不解釋繼續念下去,還是該停下來給孩子講解。如果讓孩子一路困惑地聽故事,卻不利於真正理解、享受故事;但如果講故事時過多被打斷,有可能損害故事的趣味性。因此,這個問題涉及到兩個難處:既要讓孩子喜歡聽,又要讓孩子聽懂,所以父母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如果孩子不問,而且聽的興致也很高,那你就可以繼續念下去;如果孩子自己提問,你應該為他講解一下。

其實,無論是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還是在講完故事之後,都應該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問題,雙方輕鬆地聊一聊。要知道,隨和自然的交流能引發孩子的興趣,而且能大大幫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

5.孩子喜歡讓重複地講某個故事

“媽媽,還講這本!再講一次好不好?”“爸爸,我還要聽昨天那個故事,你再給我講一次吧。”這樣的要求,父母能不答應嗎很多父母反應,孩子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讓給他講一個故事。

其實,孩子喜歡聽同一個故事,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需要來自閱讀之外的關愛。如果平時父母陪孩子的時間太少了,隻有讀書的時候才能依偎在父母的身邊,尤其是當講了一個父母關愛寶寶的故事時,孩子就喜歡反複閱讀這一個故事,因為他心裏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陪伴和關愛。二是孩子可能沒看懂。有時候,孩子反複閱讀一個故事,有可能是對其中的一些人物、情節、關係沒搞明白,於是他一遍又一遍地從閱讀中試圖找到答案。尤其是不能從父母那裏得到滿意的解答時,孩子就會讓你給他講個沒完。對此,父母無需過多幹預,要先搞清楚孩子對什麼不理解,之後和孩子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觀點。

6.孩子讀書隻看圖不看字怎麼辦?

有關調查研究發現,95%以上的嬰幼兒剛開始對書產生興趣和翻書時,都是先被書裏的畫麵所吸引的,難怪很多父母都抱怨說:“我們家孩子,書倒是挺喜歡看的,但隻看圖不看字”。圖畫富有色彩與樂趣,文字簡單而又枯燥,當不知道文字的意義和體驗不到文字產生的樂趣時,孩子當然會隻喜歡圖畫,而對文字不怎麼注意。

看圖是孩子的需要,看字讀字識字是家長的需要。閱讀隻看圖不看文字,對幼小的孩子來說沒不好,但如果一直如此,到了5歲以後還這樣的話,那麼孩子的自主閱讀與閱讀習慣的培養就無從談起。那怎麼辦呢?先滿足孩子的需要,在他想看圖時就給他講圖,但在講圖時,聰明的父母可以有意無意的把自己的手,從孩子感興趣的畫麵上移到文字上。這樣,孩子的眼睛就會有意無意的跟著你的手指遊走,慢慢的就會對文字產生敏感和認知。

所以,這時候隻有讀孩子感興趣的故事,才會讓他專注力保持得更久一些。此外,還要遠離電視、遠離人多,找個安靜的房間,然後靜靜開始閱讀之旅才會好一些。而且,一旦發現孩子心不在焉了,就要馬上停止閱讀,因為在繼續下去也不會有什麼效果。

4.孩子聽不懂時,是繼續念還是停下來講解

有的父母說,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有些詞孩子往往聽不懂,不知這時是該不解釋繼續念下去,還是該停下來給孩子講解。如果讓孩子一路困惑地聽故事,卻不利於真正理解、享受故事;但如果講故事時過多被打斷,有可能損害故事的趣味性。因此,這個問題涉及到兩個難處:既要讓孩子喜歡聽,又要讓孩子聽懂,所以父母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如果孩子不問,而且聽的興致也很高,那你就可以繼續念下去;如果孩子自己提問,你應該為他講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