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吵吵吵吵吵……小可樂開始沉默,在一邊不動不鬧,就那樣靜靜地待著。
結婚三年,吵了兩年,所以我二哥累了,同意了離婚。
離了婚,賣了房,還了債,不看過往,竭盡所能奮鬥未來,這是二哥想要的,也是二哥一直努力去做的。媽媽來幫忙照顧小可樂,二哥心裏很感激。但是…..當第一次被問:賣房子的錢你們怎麼分的?欠的債誰還的?孩子怎麼管?給孩子留好錢了嗎?
二哥雖然明白這是出於關心,但這些事情畢竟已經過去一年了,現在提起隻會讓二哥頭疼,不想再去談過往。然後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的追問,就好像得不到答案,這種沒完沒了的追問會一直下去。於是小可樂的生活又有了爭吵。今晚又再重複著同樣的問題,一直問,非要問。
吵吵吵吵吵……小可樂又開始反抗這樣的環境說:別吵了,你們別吵了。
還是,吵吵吵吵吵……小可樂又開始沉默,不動不鬧,在一旁靜靜地待著。
所以,小可樂就要上幼兒園了,奶奶可以去幫爺爺幹活了,這就是二哥內心充斥著的唯一想法。
抱著兒子走在社區,二哥在想,都說孩子小是父母在保護他們成長。可我怎麼覺得,更多時候是他們給了我們大人堅持下去的力量和勇氣。
離婚了,錢咋分的真的那麼重要嗎?這不還有個兒子呢嘛。
離婚了,每個月3000塊錢撫養費,給的都太少,但凡我能有條件,給一萬給十萬不應該嗎?孩子小花不了,真的很重要嗎?
離婚了,既然已經塵埃落定,好不容易可以自己帶孩子了,為啥還要不停的再去追問那些已經成為過去的答案?
吃飯的時候多高興,你們又覺得是時候了,所以又開始問,然後再吵架,高興了?
我正陪兒子玩的高興,你們覺得是時候了。所以又開始問了,然後又開始吵架;高興了?
不管二哥是不是逃避那些過往,可二哥是真的,真的,真的不願去談一點點,一絲絲的過去。因為在他記事兒開始,麵對最多的就是小時候爸媽無休止的翻舊賬的吵架,無數個翻舊賬吵翻天的日日夜夜,二哥不想自己的兒子也有這樣的童年。更不想再去研究錢咋分的?債咋還的誰賺了?誰吃虧?
二哥現在隻想把店做好,把兒子的學區房再買回來,隻想努力走好以後的路,怎麼就這麼難呢?是,本來就不簡單,但能不能不要再雪上加霜?
回到家,孩子奶奶走了。不打電話,不問。心很累,血很冷。
“離婚前,孩子吵架的世界裏有我;離婚後,孩子吵架的世界裏依然有我。是,所有的一切,錯都在我。既不是好老公,也不是好兒子,也肯定不是好爸爸”這就是二哥的所思所想。
由於二哥媽媽的說走就走,照顧小可樂的問題轉身又惹怒了刁曼曼。又是一場從生孩子坐月子就對她不管不顧的曆史性問題的對與錯。
是不是中國人都這麼喜歡翻舊賬?一吵架不論什麼關係,總是會先用90%的時間爭論之前的對與錯,然後再用10%的時間概括眼前的問題。結局也都一樣,眼前的問題沒解決,又成為了下一次吵架的曆史遺留問題。
這一點認知,二哥自記事起,從爸媽的無數次吵架中就已經留下來無法磨滅的印象。所以二哥從骨子裏煩透翻舊賬的行為。在二哥的處事原則裏,遇到什麼問題,就解決問題,總是無休止的去翻舊賬,純粹就是一種浪費生命的行為。
所以每當吵架的時候二哥就會忍不住去想,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死了算了。但是另一個聲音又會提醒他,你已經把自己的生活過成了一攤爛泥,即使是一個臭泥坑,你也應該去努力為兒子再撐起一片擋風遮雨的葉子
畢竟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媽媽當晚一氣之下出走,可沒過幾天又回來了。已經當了父親的二哥,在那一刻真正明白了什麼是,不養兒不知父母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