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疑難病的痰瘀特點及症狀體征(1 / 3)

疑難病實際上指的是病情比較複雜、定性定證困難、長期治療收效甚微或反複發作的一些病證。至於有些病證反映的臨床表現超出了教科書的範圍、比較罕見的一種病證,臨床上把它統稱為“疑難病”。痰瘀有原發性和繼發性之分,原發性多見於中年以後人體抗禦疾病的能力逐漸減弱,組織器官的修複能力相對不足,正氣虛弱,陰精物質和功能的陽氣出現病理性失調,具體表現為津血代謝障礙,痰瘀毒邪孳生引起的疾病,多侵犯人體髒腑經絡器官,以心、腦、腎、經絡為主,兼犯多髒。繼發性痰瘀多見於各種急、慢性疾病(多見於內傷雜病、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感受溫熱病邪後精血嚴重受損的中後期階段)過程中,人體髒腑組織的功能失調,體內的津血循環發生障礙,導致痰(水、濕)瘀為患,成為病理性產物後的致病物質。前者是隱形殺手,防不勝防,後者是繼發於各種急慢性疾病中,易於發現,並隨並病因的好轉而改善。

疑難病的痰瘀特點和症狀、體征,有其一定的特殊性,這是因為痰瘀的致病因素所決定的,痰瘀致病影響人體的津血循環或局部的津血供應,成為日久不愈,反複發作。根據長期的臨床觀察和大量的病曆資料證實,發現痰瘀致病(多指原發性)具有一定的特點:痰瘀病邪致病特點與傳統醫學的痰證、瘀證各自的特點,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不同之點。臨床上常夾雜為患,所以根據其臨床表現有其特殊性、局限性和多發性,將痰瘀致病的特點、症狀及體征的分述於後。

一、痰瘀致病的特點

1.長期患慢性病,各個年齡均可發病。尤以中年以上為多見。

2.肥胖超重,易於罹患痰瘀而發病。過於肥胖,體重超常多由於貪食肥膩,多臥少動,日久導致脾虛濕困,清升濁降失序,脂濁失用,疏泄失控,宣肅失度,日久終致心脈營運負荷日漸加重,津血循環障礙,害化痰瘀毒邪,停聚人身各部,積聚日久陡然發病。

3.痰瘀為陰邪,膠結難除,反複發作,易傷陽氣。痰瘀毒邪乃髒腑功能失調津血循行失常害化而生,是屬於陰精的物質病理狀態下產生的,自然屬於陰邪,痰瘀陰邪致病,不論原發或繼發,均具有痰瘀膠結難除,反複發作,長期不愈的特性。痰瘀毒邪可侵犯人體各部髒腑筋脈之內,亦可病發肢體肌表之間。痰瘀阻塞,影響髒腑功能易傷陽氣。

4.痰瘀阻塞可彌散全身各部為害,亦可聚結局部致病。繼發性痰瘀伴隨在各種急慢性疾病發病過程中,原發性痰瘀不易發現,可彌散全身各部危害,內而阻塞髒腑經絡,外而結聚局部體表與四肢,上而五官頭麵及巔頂,下及生殖和二陰。可害及一髒,亦可病及多髒與全身。

5.可發生栓子、腫塊,固定不移,阻塞氣機。痰瘀致病可發生腫塊,固定不移,阻塞氣機引發疼痛,屬於隱形危害突發傷人。

6.易於夜間發作,季節寒熱因素亦可誘發加重。陰邪致病陰氣偏盛,凝聚心腦脈絡,多在夜間、氣候突熱驟冷變化時病邪引動誘發或加重脈絡阻塞。

7.發病迅速,可危及生命。痰瘀致病阻塞心腦脈絡發病迅速,一可致腦絡失養,神明昏蒙無知,一可致心肌缺血,鼓動乏力。嚴重者心腦俱廢,危及生命。

二、痰瘀致病的症狀、體征

痰瘀致病內而可犯髒腑經絡筋骨,外而可侵四肢體表,上犯頭麵五官顛頂,下及生殖二陰。茲將痰瘀致病的臨床症狀簡述於後。

1.痰瘀上蒙清竅

則症見:頭暈目眩,頭沉悶痛,耳鳴突聾,昏蒙不清,周身沉重。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五髒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麵,走空竅”,其為精明之府,需要人體精髓氣血的灌養,才能發揮其正常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上述症狀傳統認為是痰濕上蒙所然,實際上是痰瘀阻塞脈絡,津血運行不暢,腦髓失去充養所致,不是單純用痰或瘀的辨治所能取效的,而是痰瘀病邪相互膠結,影響脈絡通暢所形成。周身沉重,素以痰濕內阻辨證,雖然合乎辨治之法,但臨床收效甚微,或取效一時,旋即複發,實屬痰瘀為患。

2.痰瘀阻塞腦絡

則症見:突然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斜,語言澀謇,或昏仆不語,肢體偏癱,或癱側肢體麻木,或雙下肢痿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