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升米恩鬥米仇,善大伯竟將善家家產都視為了囊中之物,以至於善夫人懷上孩子時,他恨得要命,覺得善家人都對不起他。
一番雞飛狗跳後,善大伯與善家夫妻的關係降至冰點,又因著一些陰差陽錯,善父出生後不久,善家夫妻雙雙意外身亡。
大伯對於養父母早已失去了任何感情,對於他們的死幾乎沒有任何傷心,但這個還在繈褓中的弟弟,卻是個累贅。
若不是當年族長恪令善大伯必須撫養幼弟,才能繼承善家家產,隻怕他能活活看著幼弟餓死。
善父童年生活過得並不好,父母早逝,又在對他抱有惡意的兄弟手下討生活,還在繈褓時每天就一頓米稀,被餓得麵黃肌瘦的,剛長大一些,就被逼著擔下了那些農活。
善父確實好用,幹活賣力吃得還少,可他自小就傷了身子骨,哪裏能承受這樣高強度的勞動,身體早早就衰敗掉了,等他十幾歲,勉強算得上是頂立門戶的年紀時,就被淨身出戶趕了出來。
他好不容易靠自己的勤勞娶了媳婦,眼看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有了盼頭,卻遭此橫禍,留下了孤零零的女兒。
善花被大伯苛待,幹得活兒比家中任何一人都多,吃得卻比任何一人都少,她再也不是父母心中的小珠珠了,她怎麼想也想不明白,事情怎麼就變成這樣了呢?
她擔下了善家所有的家務,每天卻隻能喝上幾碗薄稀粥,而堂姐與堂弟什麼都不用幹,卻能吃上新米熬的濃粥再加個熟雞蛋。
大伯的兒女每年都有漂亮的新衣裳穿,她卻隻能裹著善父那單薄破舊的灰衣裳,在嚴寒的冬天裏,用冰涼刺骨的冰水替善家那四口人搓洗衣物。
明明柴房裏還堆著那麼多的柴火,可善大伯和鄭氏寧願將木柴放潮了,都不準許她用來燒熱水,說廢柴。
可這些柴火明明都是她起早貪黑從山腳撿回來的啊。
善大伯自詡是個高貴的讀書人,做不出拳打腳踢的野蠻事,於是這動手的活兒就落到了鄭氏和她的一雙兒女身上,而善大伯卻摧殘了原主的精神,讓她幾近奔潰。
從前的善花弱無可依,隻能忍著委屈給善家人當牛做馬,可她內心也不是沒有期盼的,她一直期盼著熬到自己及笄,嫁個過得去的男人——也不要多有銀錢,隻要踏實憨厚就好,可善大伯連這最後一絲期望也給她打碎了。
大概是恨極了這個侄女,小姑娘才十三呢,他便收了一點點的聘禮,將善花賣給了山裏的窮漢子做媳婦。
哪怕是將善花賣給大戶人家做奴婢,得到的賣身錢都比聘禮多,但善大伯的目的顯然不在於錢。
那一家子已經打死了兩個媳婦,一家幾個男人都指著這一個媳婦,簡直沒打算給善花活路。
善花到底天真,心中竟還抱著一絲期望,希望這兩家人能良心發現,直到昨日她在河邊洗衣服時,遇上了那家的男人之一,被狠狠調戲了一番,那種屈辱,讓她終於絕望。
俗話說得好,升米恩鬥米仇,善大伯竟將善家家產都視為了囊中之物,以至於善夫人懷上孩子時,他恨得要命,覺得善家人都對不起他。
一番雞飛狗跳後,善大伯與善家夫妻的關係降至冰點,又因著一些陰差陽錯,善父出生後不久,善家夫妻雙雙意外身亡。
大伯對於養父母早已失去了任何感情,對於他們的死幾乎沒有任何傷心,但這個還在繈褓中的弟弟,卻是個累贅。
若不是當年族長恪令善大伯必須撫養幼弟,才能繼承善家家產,隻怕他能活活看著幼弟餓死。
善父童年生活過得並不好,父母早逝,又在對他抱有惡意的兄弟手下討生活,還在繈褓時每天就一頓米稀,被餓得麵黃肌瘦的,剛長大一些,就被逼著擔下了那些農活。
善父確實好用,幹活賣力吃得還少,可他自小就傷了身子骨,哪裏能承受這樣高強度的勞動,身體早早就衰敗掉了,等他十幾歲,勉強算得上是頂立門戶的年紀時,就被淨身出戶趕了出來。
他好不容易靠自己的勤勞娶了媳婦,眼看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有了盼頭,卻遭此橫禍,留下了孤零零的女兒。
善花被大伯苛待,幹得活兒比家中任何一人都多,吃得卻比任何一人都少,她再也不是父母心中的小珠珠了,她怎麼想也想不明白,事情怎麼就變成這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