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九州大地烽煙起,英雄歃血論平疆.(1 / 3)

(本故事純屬虛幻,有部分內容借鑒《三國演義》,希望大家能夠諒解,文檔未經授權,切勿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天盡蒼,大漠茫,

戰戈鐵甲旌旗揚。

雄鷹壯,馬鳴昂,

裹屍千裏定無疆。

故裏遊魂今由在?

不知何處安骨骸!

古今天下成王敗,

夢裏逍遙歸去來。

----《無疆安歌》

話說天下之勢,本是分分合合,夕往日亂國群雄之時,也統歸於漢。漢朝傳承三百多年至後主李庸,國力日漸衰弱,更是在天定(李庸在位時年號)十二年因輕信寵臣宇文烈推行封地歸田製(注1:封地歸田製是讓各封地王侯將附屬於封地的軍隊就地解散,讓士兵回歸故鄉,然後由封地王侯劃撥土地,此後軍隊將由中央直管),惹得各地諸侯不滿,紛紛借著這個由頭越發擁兵自重,李庸聽聞連發十幾道詔書讓各地王侯麵聖解釋緣由,卻不成想各地王侯暗通款曲假借清君側紛紛起兵包圍京城洛都,李庸見洛都被圍一時氣下口吐鮮血駕崩,帝位遂落在嫡長子李潛頭上,李潛時年總角,宇文烈見其年幼哪裏能安撫住這些王侯,於是連夜派出一隊輕騎兵連同文武百官千裏遷都至北幽燕京。王侯們見李庸已死,而李潛不過是一個黃毛小兒,於是各自退兵據守,從此九州大地分崩離析群雄並起,各地戰事不斷。

宇文烈攜帶李潛遷都燕京之後,便開始把持朝政,在文武百官眼裏現在的大漢王朝已經名存實亡,不少有心者更是密書宇文烈,讓他改朝換代自立稱帝。宇文烈雖然有心稱王,卻沒有膽量廢漢自立,就連天下各路諸侯,雖自稱正統卻也沒有哪一個敢明目張膽的自立稱帝。

時天命(注2:李潛在位時年號)九年二月十三日,李潛正同孝文皇後宇文霜(宇文烈的大女兒)遊賞園林之時,忽然一封急報遞至跟前,魯襄王李旦舉兵二十萬直逼北幽邊界,李潛心中大驚,急忙宣召宇文烈入宮商討如何對敵。此時一件怪事發生,正當兩人在殿前商討之時,突然殿外狂風大作,天空一道雷霆霹靂將大殿東南角劈塌,文武百官聞聲急忙入殿救駕,見君臣二人完好無損,隻是驚嚇得紛紛倒地不起,過了許久之後才緩過神來,於是謠言四起,弄得宮內外人心惶惶。翌日,又傳魯襄王在行軍途中不知何種原因突然暴斃,犯境的軍隊已然撤回,這下眾人懸吊多日的心才逐漸安歇下來。

魯襄軍撤回以後,群龍無首,魯襄境內大亂,其他諸侯眼見吞並魯襄之地的時機到來卻又相互製衡不敢輕易發兵,如此紛爭幾年,魯襄百姓苦不堪言。時萊安城外,有一異士,名葉廷堅,字雲龍,正當而立。那葉廷堅早先不過是一落榜書蟲,因遊玩大明湖偶遇一釣魚蓑笠翁,葉廷堅觀其麵容非常人,便有心結交,相談過後更覺其見識非凡,執意想拜入門下,那蓑笠翁連番拒絕之後,見其雖不得誌但胸有城府,便授予天書兩卷:一曰《南華要術》;一曰《青岡要領》。前書普救眾世,後書詭兵之道。授書完畢之後,葉廷堅跪地長拜,求問蓑笠翁名號,忽見一陣香煙飄縷入天,空留地下八個大字“南華青岡,順天者昌”。從此,葉廷堅日夜拜讀這兩本奇書,不久後便在鄰裏之間出了名,於是廣收門徒三百餘人,更有尊號“南青道人”。天命十六年正月,瘟疫橫行,又值青徐二州戰事吃緊,魯襄百姓經受連番折磨,病死、戰死、餓死之人不計其數。葉廷堅不忍,遂派遣門徒至各地廣施錢糧,卻不料被宵小之人構陷,說其此舉乃是收買人心妄圖自立,被青州官兵關押至大牢。葉廷堅入獄後,連日閉目打坐不食五穀,其門徒想方設法進行營救卻都被鎮壓下去,是以被看守得越加嚴密。

且說這青州大牢內,被關押的都是重犯,其中有一人姓李名焉,字鴻漸,其本家乃是漢高祖宗親,為人大度又喜歡習文弄武,在魯襄境內頗有些名望。因青徐之亂,招募兵丁五百餘人,想要投奔徐州表親,不料消息走漏在半道上被青州官兵截住,遂抓至大牢聽候發落。不多日,見葉廷堅被捕入獄,其早就聽聞“南青道人”之名想要拜謁,卻不料如今同為階下之囚,奈何各自牢房相隔勝遠不得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