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聽泥土說話(1 / 2)

兒子失敗了,帶著沮喪從那個城市回來。母親是個啞巴,從菜園裏回來,見了兒子就明白了一切,用手比劃著,又覺得比劃不清。於是,將準備放下的鋤頭又拾起來,挖了一塊土遞給兒子。

這一夜,兒子沒睡。月光照在方桌上,方桌上放著那塊泥土。兒子望著泥土出神。後來,他仿佛感覺到泥土在跟他說話。是啊,沒什麼大不了的,就算輸光了一切,家鄉的泥土輸不掉。就算不被任何城市收留,這塊泥土會接納他。就算失敗如影相隨,隻要是塊泥土,播下種子總有發芽的機會。

兒子看著泥土對著月光想了一夜。

帶上那把泥土重新上路。兒子的心如泥土般踏實,性格如泥土般堅韌,待人如泥土般誠懇,為人如泥土般坦蕩。

十年的掙紮、打拚,兒子成功了。一身光亮地從城裏回來,雙眼望天,意氣洋洋。母親從菜園回來,比十年前蒼老了許多。兒子接過母親的鋤頭,怨責母親:您老這是何苦?這鋤頭您今後再也用不上了。說完就要把鋤頭扔掉。母親比比劃劃,感覺到比劃不清時,又把鋤頭重新拾起來,挖了一塊土,送給兒子。

一如十年前的那個夜晚,月光照亮了兒子屋裏的小方桌和方桌上這塊新的泥土。眼前的情景讓兒子想了又想,又和泥土對了一夜的話。泥土永遠處在低處,所以不會從高處落下來,跌得很痛。月光下,隻有泥土黑漆漆一片,它不以光亮示人,它的光芒永在內心,才有質樸渾厚的力量。泥土不會因為身處山峰而自傲,也不會因為身處低穀而自卑。每一塊泥土都很自然、平靜、從容,所以才如此博大。

第二天,兒子走了。帶著深深的羞愧。

從此,兒子處世如泥土般低調,性情如泥土般內斂,為人如泥土般虛心,對待成敗得失亦如泥土般自然、平靜和從容。

幾年之後,與兒子同時發跡的夥伴,三三兩兩地從很高的位置掉了下去,跌得很痛。隻有兒子一步一步走得很穩。

“發跡之後,我扔掉了那把土。不過,好在失敗之前,母親又送給了我這把土。”眼前的朋友認真地對我說:“如果再把這把土扔了,就等於扔掉了我的整個人生。”

兒時,我家住在一個鄉村學校。我們姐弟三人,跟著鄉村的孩子捕魚撈蝦,我父親端起我們撈的一盆魚蝦,全掀翻在河溝裏;我們跟著其他的孩子上山打柴,我父親一把火,將那堆柴火化為濃煙和灰燼。

其實,那時我們家並不富裕。父親在這樣做之後,總惡狠狠地留下一句話:將軍路上不追兔!對父親乖張的行為,我們大惑不解,我大姐翻著白眼:“我們沒有追兔子呀?”我二姐撓撓頭說:“何況我們又不是將軍!”我們姐弟三人都不理解父親這句話的意思。

後來,父親給我們講了一個楚王打獵的故事。

在狩獵的現場,一隻兔子從草叢中竄出,楚王彎弓搭箭,正要射獵時,忽然從他的左邊跳出一隻山羊,於是他把箭頭對準了山羊。正在此時,右邊又跳出一隻梅花鹿。楚王又重新掉轉箭頭對準了梅花鹿。忽然從樹梢飛出了一隻珍貴的蒼鷹。楚王最終選擇了蒼鷹,待要瞄準時,蒼鷹已迅速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遠遁而去。待到楚王回過頭來找其他的獵物時,前麵的目標早已無跡可尋。楚王拿著箭比劃了半天,結果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