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景蒼蒼,青山隱隱。薄薄的雲霧籠罩著山峰。秋後的山中安靜祥和。山頂上一個小道士站在那裏。
任潤怎麼都不明白自己怎麼會重生呢?隻是一個30多歲的窮屌絲。結過婚離過婚,沒有孩子。工作樣樣都做過,沒一次做的長久。
那天在古董街上看到兩個老頭搶一個銅像,失手飛出砸到了頭上暈倒,醒來已經到了1989年的香港新界。
幸好家裏還有兩個哥哥蠻有孝心,一直以來照顧老父母。自己一無所有,離婚以來幾年都是混混沌沌,也沒照顧過家裏,以前的朋友也少聯係,基本都斷了。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
重生在這個世界叫智行,從小是一個孤兒,被老道士養大。倆相依為命在道觀裏。其實說道觀還不如說是四合院。
香港不少道堂在創立之初,就有民間“善堂”的性質。20世紀50年代以來,香港道堂更加積極開展多元化的社會服務,包括賑災濟困、興辦教育、醫療服務、安老撫幼事業、義工服務等。
1961年,香港道教聯合會獲準為注冊社團,1967年又獲準注冊為有限公司(責任法團),豁免利得稅和利息稅,並特準免用“有限”字樣。香港道聯會的成立,提高了道教在香港的地位,加重了道教在香港社會的分量,香港道教進入了新的發展期。
在20年代廣東羅浮山道士玉勉,帶著徒弟興禎,來到香港新界林村山上建起小道觀,當年還是荒蕪人煙,道觀周圍都屬於自己的土地,種藥材為生。
也許這裏偏僻,名聲不顯所以玉勉道士沒加入道教聯合會,他們也不知道還有人不加入的,自己養活自己。
興禎老道士上個月去世,智行小道士傷心過度暈倒就變成了任潤,反正上輩子已經成為了過去,還是以後叫智行吧。
一個月以來除了一次出去置辦生活用品外,都苟在家裏,早上爬爬山,打點地裏十幾畝藥材,一畝菜地。閑時看看兩代老道士收藏的一架子書籍。優哉遊哉的自由日子,很享受。
開始以為是正常曆史軌跡,想做做風口上會飛的豬,慢慢在廂房那14寸黑白電視上,道觀舊報紙上了解到這裏竟然是港綜世界,而且還是80年代到2020年的港劇港影大雜燴。熄了發財夢,有錢怎麼樣,可能怎麼死都不知道。
“滴.…生存一個月,符合道教係統,裝載完成”
山頂上智行神遊太虛。
“我也有標配係統,什麼係統”
“道教抽獎係統”
“抽獎有什麼”
“有功法,有神通,有法器,有經文,屬於道教的都有”
“怎樣抽獎”
“每個月今天抽獎,心裏默念就可以”
“那抽獎吧”
“恭喜抽中天眼”
智行腦海突然多出來很多文字,怎樣修煉天眼的知識。
天清地明,陰濁陽清,五六陰尊,出幽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