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忠於理想,麵對現實(1 / 2)

別忘了心中的夢,即使現在不得不為了現實暫時放下它。或許有一天,我們尋尋覓覓之後,會發現其實最初的理想就是我們幸福的歸宿。

小時候,我們大都有過各種各樣的理想:成為一名專注於實驗與研究、為人類技術進步作貢獻的科學家;當一名穿著帥氣製服、可以在天空自由翱翔的飛行員;做一位在舞台上、熒屏中光鮮靚麗、魅力四射的大明星;或是一位受人尊敬、傳道授業的人民教師。我小時候的理想,是做動物園飼養員,或是養上好多隻小狗,再後來是開一個動物收容中心兼寵物用品店,最崇高的便是做一位“環保鬥士”。總之,小時候的我的所有夢想,都與大自然有關。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發現,現實與理想往往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我追隨理想從事環保事業,那麼收入何來?我要怎麼在這個競爭激烈、物價飛漲的社會裏生存下去?於是,我在一日一日為了高考打拚的歲月裏,漸漸淡忘了我最初的夢想,變得實際了,找到了更符合現實的職業理想。

上了大學,在一門通選課上,一位老師和她的“戰友”們堅持為環保理想而戰鬥的經曆讓我忽然熱血沸騰,又激起了過去的雄心壯誌,心裏充滿了惋惜與傷感,同時也重新拾起了追求理想的決心。

第一眼看到呂植老師,我見到的並不是她本人,而是在“保護生物學”這門課的第一堂課上播放的,老師跟隨潘文石老師在秦嶺研究大熊貓的紀錄片。

那時老師還是個青春稚嫩的研究生,出於對生物、對自然的熱愛,她選擇離開生活條件優越的城市,到秦嶺從事大熊貓的研究。大山中條件艱苦、危險重重,但是紀錄片中的她,身著牛仔夾克、運動褲和登山鞋,跟隨著大熊貓留下的隱秘蹤跡在密林中靈巧地穿梭,時不時回頭向攝像機笑一下。老師的笑容深深感染了我,一個人在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熱愛的事業時,綻放的應該就是這樣的笑容吧?同樣熱愛生物、熱愛大自然的我,頓時對呂老師油然而生一種既敬佩又羨慕的感情。

當視頻播放完,老師走上講台。她說:“很多東西都可以用金錢去衡量,但是沒有經濟價值的東西,往往也更為珍貴。”這“更為珍貴的”,當然是自然界本真原始的、未經開發的狀態,看似沒有價值,卻是一經破壞便再也無法複原的寶藏。呂植老師還引用Henry Thoreau的話“Nature’s a spiritual temple and should be preserved for its own sake and its spiritual value”告訴我們,保護大自然最正確的目的應該是最單純、不具功利性的,不是現在留下以便日後可取所需,而是為了它作為心靈歸宿的獨特價值而希望永久地保全它、不去破壞它原有的樣子。

在這門課上,我了解了許多中國和世界環境令人擔憂的現狀和嚴峻的發展形勢,還有呂老師所在的“山水協會”在國內為將環保與經濟利益合二為一、增加民眾的環保動力而做的努力。我看到了,環保刻不容緩,也看到了在中國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推行一項環保事業的困難。但是,我更深知,無數像呂植老師這樣的環保人士,正懷著對人類未來深沉的憂慮,懷著一顆對自然虔誠的熱愛之心,肩負著警醒紙醉金迷的世人的沉重使命,不遺餘力地為環境保護的事業默默無聞地奉獻著全部的精力與心血。

每每想到這裏,我不禁熱血澎湃,在磨礪中漸漸平息了的對環保的熱忱和保護自然的責任感忽然全部湧上心頭。我記起,在看到紀錄片報道中國大麵積的森林被偷伐時,年幼的我曾義憤填膺地給環保局打了一通電話,說著說著淚流滿麵;我記起,在讀完《狼圖騰》後我對農耕破壞草原的深省,以及到內蒙旅遊看到大片沙化的土地時,我倔強地決定:我要想辦法阻止這樣的事情再發生;我記起在高中語文課上,講到為環保奉獻一生的梁從誡,我站起來想發言,卻哽咽得一句話也說不完整;我記起在看過漁民直接把活鯊魚的魚翅齊著脖子割掉,再“撲通”一下把鯊魚扔回大海、任它們流血致死時,自己曾在網上發出了“誰吃魚翅,和他勢不兩立”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