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去了那廟堂之後,再沒有回來。
整個江湖因此沸騰了。
是廟堂先忘的道義。
三十年前,太祖皇帝薑正白駕崩,年僅十歲的薑延昭被迫繼位,執掌帝印,號平獻帝。雖元漢強盛,奈何獻帝年幼,難理朝政,一時間廟堂動蕩,諸侯並起。月涼、蒙金二族更是趁機侵我國土,擾我邊疆,戰火不斷。
謂民不聊生。
屆時,江湖中聚起些義膽俠肝之草莽,所行之伍浩浩湯湯,拒蠻夷於關外,定諸侯於關內。
不出三年,天下太平,史稱“草寇興邦”。
同年,十三歲的平獻帝封江湖大家陳氏之女陳雲為昭儀,並特許與皇後鄭氏平起平坐。
爾後江湖大家紛紛受封,南陳北柳東沈西秦各執牛耳,為鼎州、潯州、泛州、懷州四州刺史。武當山、白馬寺被譽為道、佛聖地,而南海巫師、東海練氣士則是統歸東南道政司統領。
這是江湖入廟堂。
三個月前,廟堂裏突然放下一道聖令:“平民百姓不得習武,凡習武者必書白於本州刺史,違者發配充軍。”
簡言之,廟堂要對江湖出手了。
有些許大門大派仗著自己武功絕世,不以為是,我行我素。在他們眼裏廟堂不過是一群讀書人的地方,江湖的事情從來輪不到廟堂來管。但不過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這些門派陸續在江湖上沒了聲音,好似從來沒有出現過。
一夜落花吹滿地。
沒有人想到廟堂會有這番動作,紛紛是措手不及。江湖上的遊俠自發地聚集起來,與廟堂對抗,為江湖爭取一線生機。雖然這些流離草寇無法與廟堂正麵衝突,但是他們是不是的騷擾卻也是讓廟堂頭疼不已。
長達十年的拉鋸戰,就此展開。
也就是雙方都在膠著的時候,書生站了出來,他要到廟堂去,去見一見那萬人之上的天子。
然後,杳無音信。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江湖裏傳開一個消息,書生沒能從廟堂裏走出來。
廟堂上的那位天子,不講仁義。
繼“草寇興邦”之後江湖與廟堂再起一事,將千百年來的江湖付之一炬。
“終南之變”。
書生被殺的消息很快就在江湖之中傳開,江湖俠士的血性也隨之被喚醒。不知道是受誰組織的,江湖人士紛紛聚集到終南山,準備傾江湖之力出其不意攻入廟堂,替書生報仇。
再然後,消息不知被誰人走漏,江湖覆滅。
萬物更迭,舊江湖覆滅不過數月,新江湖就在廟堂的扶持下興盛起來,所有的武人都在廟堂記錄在案,從此再沒有以武亂紀,也再不見血雨腥風。
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