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今天有人想創業,希望你能借給他錢、想找你投資,那麼,要怎樣評估該不該借錢、投資呢?
一定要懂如何辨認是否該協助創業?
首先,請了解創業者本身為什麼要創業。
如果是因為在公司上班不如意、找不到工作,幹脆自己當老板,而沒有業務曆練、沒有人生曆練,這樣的人,並不適合創業,而幫助他的你,也等於是害了他——害他看不清現實。
一位創業成功的人,必須具備“天時、地利、人和”三個基礎。
“天時”指的是與上司、領導的相處(及與父母親的互動);也就是說,這個想創業的人在過去的工作中,是否總是受到上司很大的賞識,若有,那麼這個人就具備了“天時”。
“地利”指的是個人實力及人際關係(及與配偶的感情關一定要懂如何辨認是否該協助創業?
係);也就是說,這個想創業的人如果本身實力根本不夠,人際關係也不佳,這樣的人,幫了也是白幫。
“人和”指的是服務客戶或帶領員工(及與子女的互動,是否懂得教育子女);也就是說,這個想創業的人本身,過去與客戶及員工相處的情形如何?如果很好,那麼就具備了“人和”。
想當一位成功的老板,還要具備業務能力,談不到業務,哪來的獲利——張忠謀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許多國外的大訂單,都是由張忠謀親自談到的。
此外,“家庭是否和諧”、“資金是否充裕”也是創業成功的條件。以我自己為例,在創業初期,因為每個月賺的錢根本不足以支付全家龐大的債務,又向銀行貸款1/3創業,所以,在創業資金上麵,其實早有了缺口,而缺口就是負能量,會吸引更不好的事情,才會被詐騙集團找上門。因此,若是想創業而自己的資金又不夠,想找股東時,所找的股東一定必須是沒有經濟壓力的人才行。
我看過很多失敗的創業例子,都有相似的模式——公司的股東並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反而可能因為缺錢,想靠做生意翻身而開公司,每個股東所拿出來的錢,都是向別人借來的。
令他們奇怪的是,就算做的是最熱門、最容易賺到錢的生意,但自己的公司就是賺不到錢,錢都被別人賺走。然後,當發現生意並不是那麼好做時,就會萌生“大撈一筆就收山”的想法,而這樣的想法,正是許多犯罪動機的開端。
其實,不隻是生意人如此,很多學生也會做出類似的行為,當卡債高到無法還時,幹脆再多辦幾張花個夠——這種大撈一一定要懂如何辨認是否該協助創業?
筆的心態,不但害了自己、連累家人,更會影響到社會。
想創業嗎?除非你是一個本身具有好手藝的人(比如很會煮牛肉麵),同時開一家麵店的資金也足夠,否則,最好先評估自己的情形,千萬不要為了翻身、想過過當老板的癮而創業。
你的親朋好友想創業,希望你借給他錢或投資他嗎?請別抱著“反正做生意是正當的事情,我幫他無妨”的想法,因為有“借”的動作,就是一個負能量的開始。
不妨進一步思考,借錢,到底是幫他?還是害他?
先想好,再做出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