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管理的踐行者
這些年來,我一直致力於宣傳“中國式管理”,為此我幾乎將自己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著書立說之中。目前為止,我已在全球各地做過不下於3000場演講。自從“中國式管理”傳播開來以後,我接到很多的邀請,要求為某書作序。對於其中的很多請求,我都會婉言相拒;實在無法推脫的,也隻能勉為其難。
最近,有朋友向我推薦李玉琢寫的《我與商業領袖的合作與衝突》。本來我與李玉琢素昧平生,對他毫無了解,寫序之事更是無從下手。但朋友一再勸說:“即使不寫序,隻是看看這本書,我相信你會有所收獲的,不會浪費你的時間。”朋友大致向我介紹了一下李玉琢的經曆:“他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係計算機專業,在中科院計算中心工作10年後,毅然放棄‘政治前途’,下海投身四通。在四通與萬潤南、段永基等人共事了8年之後,又南下深圳,轉投華為。在華為的5年中,他做出了卓越的成績,成為任正非最得力的幹將之一。5年之後他又再次回到北京,將瀕臨倒閉的利德華福帶到了中國高壓變頻器行業的第一。最難能可貴的是,他沒有學習過任何管理課程,更別說到海外進修,最終卻成了一位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在四通和華為都做到了副總裁的職位,在利德華福也很好地承擔起了總裁的角色。”
朋友的簡短介紹立刻讓我對此人產生了興趣,在佩服此人如此豐富的職業經曆的同時,更是被朋友的最後幾句話所吸引。於是,本著開卷有益的想法,打算抽空看看這本書。未曾想,當我打開這本書後,就深深地被李玉琢這個人吸引住了,我確信他就是“中國式管理”的踐行者,雖然他不一定了解我一直以來所倡導的“中國式管理”。看完他的書,我開始有一種感覺,盡管我和他互不認識,但在對待管理的問題上卻有著諸多“共鳴”之處。這或許就是中國人所謂的緣分吧。
大家都知道,“中國式管理”有三個核心:修己——洞悉人性,即洞悉人性動態變化,掌控變數,有效溝通,擁有豐沛人脈;安人——知人善任,即掌握識人讀心的領導本事,栽培能幹得力的左右手;治事——運籌帷幄,輕鬆愉快,寧靜致遠,日理萬機而不失策。看完這本書後我發現,在李玉琢身上,這三點都表現得很充分。
首先,他對人性的洞察非常準確。加入四通不久,李玉琢就麵臨著工人罷工的考驗。作為生產部長,能否處理好此事關係重大。工人們之所以罷工是因為嫌工錢少(150元/月),而其他部門的老員工能拿到300元/月。但李玉琢不這麼認為:相對他們以前的工資(最多的也隻是每月拿80元),四通給的已經夠多了,他們肯定不願因為罷工而丟掉現在的飯碗。因此,李玉琢沒有做任何思想工作就直接采取強硬態度,聲言要開除帶頭罷工的四個人,一下就將工人們鎮住了,並順利地化解了這場風波。第一次碰到如此棘手的問題,李玉琢卻能平穩渡過,得益於他對人性的準確把握以及他豐富的人生經曆。在書中,我們隨處可見他洞悉人性的智慧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