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1 / 3)

這一樁故事要從北晉的那一年說起。

近百年來,這片大地始終經曆了硝煙與戰火,幾經紛爭與割據後分為六部:東漢,西涼,南楚,北元,雄據四方,中有南北二晉,各執一隅。

元國兵強馬壯,覬覦北晉已久,於是便擬了檄文,例舉了北晉數條罪狀,大舉興兵征伐。

得知元軍壓境,北晉舉國皆驚,以和親為由向南晉求援。

南晉援兵未至,北晉皇帝陳宣禦駕親征被俘。

北晉國破。

這事原本無可非議,隻是來得突兀。北晉式微,重文輕武,卻不曾想到破國如此之快。

元軍長驅直入,勢如破竹般從西北指向北晉都城,猶入無人之境。從元國發兵到北晉,曆時二十七天。

北晉國破後,元主蒙闊台封北晉皇帝陳宣為長樂候,並在元都城賜下府第。

陳宣感念蒙闊台不殺之恩,招原北晉各郡太守來降。太守們紛紛向元人遞呈降表,唯獨平山郡困守孤城誓死力戰。

據斥候報,有人殺死平山郡太守,攜七千殘兵據守平山關。

元人二次討伐,均未果,將此引為奇恥大辱,出兵七萬,血戰月餘,五萬兵馬盡歿於城下。

消息傳開,舉世震驚。

元帝蒙闊台大怒,調兵十萬,圍困平山關。立誓:破城之日,平山關內雞犬不留。

十萬大軍圍城月餘,大小數戰,慘烈異常。

所謂:征城以戰,殺人盈城。征地以戰,殺人盈野。

平山關乃是一座小城,依山而建,城內守軍七千,另有百姓萬餘,多為隨軍家眷,雖兵寡將孤,卻屢次拒數倍之敵於城外,其中艱險不為外人道也,堅守數月,足矣讓世人瞠目不已。

城破那日,一名布衣少年,隻身長槍立於城下,橫指數萬元軍,浴血鏖戰,所向披靡。

元人敬其勇猛,逐一派軍中高手向其挑戰,盡敗。八十三人被斃,傷者數人。元帝蒙闊台聞之,親臨城下,隨行高手與之再戰,再敗,一十六人被挑於槍下。

元帝愛材勸其降。

少年放聲大笑,隻身殺入元軍陣中,以斷刃傷蒙闊台於馬下。護衛大驚,命人弓箭射之,少年身中數箭,仍奮勇廝殺,戰至黃昏,再斬元軍百人,入夜後不知所蹤。

元軍入關後,城內無一人,無一雞,無一犬。蒙闊台暴怒,命人掘地搜索,挖出城中一條秘道,似是開鑿不久,將山底貫穿,通往城東十裏之外。想是平關城內百姓已藉此逃命。蒙闊台盛怒之下一把大火將平山城燒成瓦礫。

這場戰爭來得快,去得也快。一來一去之間,北晉已經成為曆史,惹來無數感慨,唾罵,惋惜。當然,還有對那名布衣少年的讚歎和緬懷。

另有一段和這樁故事有關的趣聞,被百姓當成笑話來講。

北晉後,元帝蒙闊台對陳宣不殺不辱,以兄弟相稱,在元國都城賜下府第,封其為長樂侯,世襲罔替,並將其家眷四百餘口盡數遷進長樂侯府,實為圈禁。

北晉從此納入元國疆域,更名燕部,蒙闊台將其賜封給長子蒙罕作為領地。

蒙罕對歸降官員視其過往政績,或封,或賞,或殺,或貶。而北晉諸多百姓卻流離失所,大量土地一夜之間成為元人私產,無數壯丁論為苦力,女子們為避其辱到處躲藏,更有甚者自毀其容,一時間,怨聲載道,哀嚎千裏。

在平山關被圍久攻不破時,陳宣發檄文,對蒙闊台歌功頌德,並陳詞痛罵平山郡那位帶頭抵禦元軍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