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本書是由我們在斯坦福大學合作教授了約10年的一門課程衍生而來的。這是一門大型的混合性課程,聽課的人是本科生或研究生,他們分別來自哲學、統計學和一些交叉學科。隨著課程的不斷發展,我們越來越相信它的內容應該可以吸引更多的聽眾。學習這門課的一個先決條件,就是接觸過一門概率論或統計學的課程,這本書的讀者同樣需要滿足這個條件。但是,考慮到某些讀者可能是在很久以前學過這類課程,我們在書中以附錄的形式,對概率論進行了一次簡要的複習。
這本書涉及的內容包括曆史、概率和哲學。我們不僅介紹了概率論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偉大思想及其曆史,還致力於探索這些思想的哲學意義。一位閱讀過本書初稿的讀者抱怨說,讀到最後,他仍然不了解我們關於概率的哲學觀點,原因或許是我們過於中立。這個問題現在已經解決了,你會發現我們是徹頭徹尾的貝葉斯學派,是貝葉斯(Thomas Bayes)、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拉姆齊(Frank Ramy)和菲尼蒂(Bruno de Fii)的信徒。有人認為貝葉斯學派是與頻率學派相對立的,而我們並不否認頻率的重要性,或者討論客觀概率的價值。不僅如此,我們還會在合理的置信度框架內統一考慮這些問題。
在這本書的開頭,我們與先驅者一起思考,涉及的工具很簡單。但到了後半部分,我們將回到當下,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一些技術性細節。為了保證行文簡潔流暢,我們將把某些細節內容放到附錄中,大家可以根據需要查閱。我們還做了大量注釋,以方便讀者深入挖掘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這本書的最後,我們列出了一份參考書目。此外,腳注也給出了較為詳細的解釋。
佩爾西·戴康尼斯
布賴恩·斯科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