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複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也難也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秋風詞》
備注:
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天幹。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為十二地支。
-----------------------------------
甲:天幹之首,子:地支之首,天幹之甲屬陽之木,地支之子屬陽之水,五行陰陽,相生相克,是故水生木,子生甲。
公元184年,1月,甲子年,歲首,利大興。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東漢後期,漢靈帝昏庸無道,朝堂宦官當道,各種苛捐雜稅更是令天下百姓繁重不堪,終於,“太平教”張角於巨鹿起義,自號“天公將軍”,史稱“黃巾起義”,自此,預示著已經一統天下幾百年的大漢王朝開始走向末路。
“發如韭,剪複生;頭如雞,割複鳴。
吏不必可畏,小民從來不可輕......”
隨著黃巾起義的爆發,一首民謠在各地大街小巷,貧窮疾苦的百姓中流傳,在訴說著萬萬千百姓的疾苦,在這片亂世,人命堪比草賤,各種剝削如同割韭菜一般,割了一茬又一茬......
歌謠直通萬民之心,很快,黃巾起義猶如星火燎原,迅速在天下各地接連爆發,也讓太平教迅速壯大。
諸子百家,三教九流,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諸子百家以儒家獨尊,但道家、佛家雖然淡薄名利,但卻自古傳承,依舊位列三教,但如今,太平教卻隱隱成為儒、道、佛三教之外最大的第四大教派。
“順天命,盡人事,清君側,誅國賊。”
太平教張角以清國賊為名,號召百姓起義,讓起義軍不斷壯大,並且迅速占領了數座巨大城池,幾個月的時間,起義大軍便直逼洛陽城外,令漢靈帝也不禁聞黃巾軍而色變,這才連忙命皇甫嵩、董卓、朱俊、盧植等將領率大軍前往平叛。
公元184年,9月,年末,大凶。
夜,洛陽城外,四周密密麻麻的起義軍圍城,黑壓壓一片,令人窒息,大軍中,幾十座軍營帳篷錯落有致,以正中一座最大的營帳為中心,這是大軍主帥營帳,而其餘營帳宛如八卦一般,遍布四周。
主帥營帳中,燈火通明,太平教教主張角帶著幾名主要主將正在聚集商議,這幾日起義軍與漢軍發生了幾次交戰,雖然勝利,但大軍也損失不小,但如想強硬攻破洛陽城,隻怕會讓大軍死傷無數。
夜色中,一道黑影忽然從大軍上空掠過,直逼中軍主帥大營而去,同時,大軍各方都有一道道身影掠空,直奔中間營帳而去。
“敵襲,有刺客,敵襲......”
“不好,是奔主帥營帳去的。”
黑夜中,有守夜斥候率先第一時間發現身影,連忙出聲示警,接著,大軍中便已經有一道道命令迅速傳來。
“一隊,去左,快。”
“二隊,去右,三隊,去東......”
一瞬間,隻見黑夜中人影憧憧,大軍迅速移動,形成幾個方位,朝中軍包圍而去,整個行動井嚴有序,可見太平教治軍之軍紀。
幾個呼吸間,眾多黑影便已經來到主帥營帳上空附近,一道刀光忽然亮起,宛如一道匹練,似從九天銀河直接落下,直朝中間營帳落去。
接著,另外幾個道身影也同時出手,一時間,刀光劍影,拳風如龍,紛紛朝下方的營帳而去。
“好膽!”
一瞬間,營帳中傳來一聲聲怒吼,接著,隻見幾道身影衝天而出。
砰!砰!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