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散中的一場豔遇 07(3)(1 / 2)

通常情況下,求婚的一方往往是男性,可到了伍琪芳這裏卻恰恰相反。按理說顧橋完全可以避免再次陷入被動的局麵,不過從年齡上來看,女方真是應該主動一些了。三十歲大關即將過去,超出一歲說出來都覺得別扭。為了在三十歲之前完成人生中的一項大事,同時也是為了堵住伍媽媽的嘴,更重要的是為了不成為別人茶餘飯後的焦點,伍琪芳決定嫁了,在相識四個月後她迫不及待地和顧橋攤牌,“不換人了,你要是現在想娶我,我立馬答應。”

雖然早已領教過伍家之女的豪爽作風,顧橋還是被這句突然冒出來的想法刺激得半天沒敢接話。

俗語講得好,“男追女隔層山,女追男隔層紗”,這事兒換到求婚這裏就變得極其糾結。答應還是不答應,都是問題。答應吧,行,不是不行的,這年頭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但是,這不是顧橋的性格。不答應吧,行,也不是不行的,不過在伍琪芳心裏必然產生疑慮,女人生來敏感多疑,平時安撫還安撫不過來呢,直接被男人拒絕,難免麵子上過意不去。搞不好因為這事兒再分了,得不償失。

不過好在顧橋是醫生,心理學他接觸過。於是,委婉的話說出來也格外好聽,“芳,我娶定你了,不過你要等我把錢存夠了再說。好飯不怕晚,咱們別急。”

瞧瞧,多厲害,幾句話就把伍琪芳堵得啞口無言。沒辦法,她隻能順著話嘮下去,人家沒說不娶,隻是娶之前要有先決條件。這個條件又是結婚必不可少的,也是普天下勞苦大眾極為看重的一點。

人,不能脫俗。錢,很重要,起碼在伍家父母眼裏很重要。

自打知道伍琪芳有男朋友那天開始,伍家人繃緊的神經終於放了下來。因為顧橋是醫生,所以老兩口出去走親會友的時候都會時不時地招搖一下。不過,對於顧橋的具體條件,還有待伍琪芳慢慢挖掘。

其實伍媽媽選女婿的標準原本很高,可自打伍琪芳過了二十八歲,她的那個標準就如同一路下跌的股市大盤全線飄綠,想漲都漲不起來。用她的話來說就是:“隻要比我女兒的前任男友強就行。”不過這個強,究竟強在哪裏,也是有個範圍的。除了基本的長相條件以外,就是要有穩定的工作和良好的家庭條件。她認為好的家庭等於有好的經濟基礎,這樣會讓女兒嫁過去以後不至於吃苦,畢竟現在收入與高升的房價不成正比,畢竟現在幾乎家家都有車子,畢竟現在的人變得極為現實。雖然她也不主張女兒做啃老族,可是眼見著別人家的姑娘嫁出去以後什麼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差到哪去。

以前伍琪芳沒男朋友的時候,伍媽媽說自己女兒挑剔,一定要找個條件好的。現在最佳人選已經確定,怎麼著也要做個樣子給別人看。但是,她不知道,伍琪芳對待愛情的執著程度不亞於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