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露宿者 上(1 / 3)

提起著名的旅遊勝地海城來,人們腦海中首先浮起的大抵是氣勢恢宏的時代大橋、繁花似錦的翠芳園以及如詩如畫的明月海灘。不過在老一輩的海城人眼中,這麼多年來,這座濱海之城的名片絕對非“臥龍橋”莫屬。

臥龍橋是座立交橋,貫通臥龍路、銜接瀕海大道。雖然現在看來平淡無奇,當年卻可謂壯觀瑰麗,堪稱海城地標。

臥龍路處於鬧市區,終年車水馬龍、人潮如湧。

與周遭的繁華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無論你何時經過臥龍橋,都可以瞧見橋墩下三三兩兩或坐或臥的衣衫襤褸的流浪者。

臥龍路兩側酒樓飯店林立,垃圾桶裏總有殘羹冷飯果腹,逢年過節甚至可以淘到大魚大肉。對無家可歸者來說,作為棲身之所,此處可謂福地。

而市民們對他們的態度大都不很友善,甚至是嫌厭。

在任何城市,這些蓬頭垢麵的家夥都不受待見——我這樣說並無任何不敬之意,曾幾何時,我也是一名流浪者,對他們的境遇可說是感同身受。

但我並不是想和人們理論該不該歧視流浪者,也不是要告訴諸位臥龍橋下的這些臨時居民的生活何其艱難、為他們賣慘,而是想向大家講述一個棄兒如何逆襲為人生贏家的故事。

歸根到底,這關乎人類最普遍的共性:愛。

陽光燦爛,和風輕拂,百花爭妍。

老普躺在花叢中,鼻中嗅著馥鬱的花香,身心感到從未有過的舒泰與安寧,整個人輕得似乎都要飄起來。

難道自己來到了天堂?

老普靜靜的躺著,久久也不動一下。

如果時間可以停止,他希望自己永遠定格在這一刻。

“普老頭……醒醒!”耳畔突然響起像破鑼般沙啞的嗓音,同時有人在推他:“太陽曬到屁股啦!”

老普緩緩睜開了眼睛,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冰冷的水泥橋墩,隨之便是老陳那張皺紋縱橫的老臉以及那雙充滿關切之情的渾濁的老眼。

原來是場夢。

隻要是夢,不管有多美好,也終究有醒的時候。

老普不由得深深的歎了口氣。

“你睡得這麼沉,我還以為你昨晚已經去見閻王爺了呢!”老陳籲出口氣。

老普沒搭理他,坐起身,慢慢吞吞的從兜裏掏出一塊巴掌大的玻璃,用衣袖仔仔細細拭去上麵的汙垢,隨後方不緊不慢的以手掌托起它,照向自己的臉。

這是他的專屬小鏡子,平日他便以它修飾儀容。

鏡子中的人皮膚粗糙得像老樹皮,麵上的皺紋如溝壑般縱橫交疊,眼泡浮腫,雙睛紅赤,稀疏的頭發,曆曆可數,已經全白了,頜下的長須因疏於打理,擰結雜亂,猶似一蓬亂草。

隻是看了一眼,老普就厭惡的皺起眉頭,立刻把鏡麵翻轉來,將之塞到旁邊石凳的縫隙裏。

——這就是老普不喜歡照鏡子的原因:它又一次提醒他自己有多老了。

老陳大聲催促:“別再磨磨蹭蹭了,趕快起來去翻垃圾桶——再晚點別人都翻完了,你就要餓肚子了!”

作為無家可歸者,每天清晨乘環衛工還未來清理,大家睡醒後第一件事便是自垃圾桶裏搜尋食物果腹。

老普這才慢慢的爬起身,抓過拐杖,點著地麵,弓著腰,顫巍巍的向路畔的垃圾桶行去。

“切!”老陳擺擺手,自嘲的笑了:“這老小子,脾氣還是這麼臭……好心叫他起床又跟我擺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