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是什麼?

這是個極其簡單,答案顯而易見的問題,相信每個人都能回答的上來吧。

知識就是……就是那個……嗯……那個什麼,怎麼回事?我腦子裏知道知識究竟是什麼,但是一旦形容的話語到了嘴邊,卻怎麼也說不出口。

是問題太難了嗎?

沒有吧,不過是問知識是什麼罷了,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了,答案幾乎在發問的瞬間就出現在我的腦海中。

那為什麼說不出口?會不會是你潛意識裏認為自己有錯?

不是啊,我對知識的認知很清楚,就是……如果硬是要說出一個錯誤來的話,我認為是我貧瘠的形容詞無法去勾勒出我腦海中知識的模樣。

是這樣嗎?

是的,我愈發可以確信不是我不了解知識,而是我沒法去形容它,它真的是太大太大太大太大了。

超越銀河貫徹宇宙,它是世界本質之一,是與靈魂,物資,時間一樣偉大的事物。

從那遠無法估量的過去它便存在,物質與時間從一個點爆發,認知與變化也從此刻存在,知識便在存在與不存在之間。

為什麼這麼說?當認知與變化出現時知識不就存在了嗎?

不,知識的存在還缺少一個條件!

什麼條件?

見證知識的人!……當然也不一定是人,是貓是狗或是一坨屎都行,這裏的人隻是一個代稱,代指認識知識者。

聽懂了,你繼續說。

知識早早的便就存在,但是若是沒有我們這些認識知識的人,那麼他就像薛定諤未能觀察的貓一樣,隻能存在於不確定的猜想中。於是乎可以這樣說,我們成就了知識。

嗯~這個觀點很妙!

當然,我們成就知識,知識也締造我們。可能是距今五十億年前吧,混沌的宇宙中出現了一顆貧瘠的星球,很荒蕪就和現在的金星,火星差不多吧。

時間過去了很久,這可貧瘠荒涼的星球上出現了水。於是她的模樣改變了,蔚藍的海洋占據了她大部分的麵積,僅僅隻有百分之二十一的表麵積還是地麵。

於是這顆後來被稱之為“地球”的星球,便在此刻成為了整個太陽係最美麗的星!

在原始大氣與原始海洋的孕育下,地球上第一個生命體出現了,一個生活在海水中依靠能量合成蛋白質的單細胞生物。

其他星球的事物我無法去揣測,但是我可以篤定當這地球上第一個生命體出現的時刻,地球上的知識終於得到了認知!

就此,道路開始不斷的蔓延……埃迪卡拉紀,前寒武紀,寒武紀,奧陶紀,誌留紀,泥盆紀,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第三紀,第四紀也就是今天。

六億年的時光流去,太陽與星空的位置互換的二百一十九億一千一百萬次(不是準確時間,是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