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劇本.”(1 / 3)

1:密林中日外。

楊林帶家人出外打獵。在密林中忽然躥出一隻猛虎,直撲楊林而來。

眾家人都嚇壞了,高喊:“三少爺,虎來了,虎來了!”

楊林是一點沒怕。

人常說:“虎有三絕藝”,就是一撲、一掀、一剪。

楊林見猛虎奔他撲來,不慌不忙,稍一閃身躲了過去。猛虎一掀,楊林不慌不忙,略一彎腰從老虎身下過去了。這猛虎兩招沒成,氣得用尾巴“啪啪啪”地掃了起來。俗話說:“虎尾鋼鞭”。那老虎尾巴象鋼鞭一樣,厲害無比,掃上就是骨斷筋折。

楊林不慌不忙,躍身跳起,虎尾鋼鞭空掃過去。老虎見三招沒行,縱身又撲了過來。楊林躲過之後,老虎撲空,楊林一跳跳到老虎身上,左手抓住虎脖子,右手抓住虎尾巴,跳下去用雙手一舉,把老虎高高舉起,往地下一摔,雖沒摔死,也已經不行了。

眾家人一見都驚呆了,直到楊林把虎摔倒之後才敢上前。

楊林:來人,用繩子將老虎捆了。

眾人忙活,以繩子將老虎捆了。

楊林活捉老虎,被稱為“降虎將”。

單說家人捆綁猛虎時,就聽旁有人說:“無量佛!”

楊林抬頭觀看,見大樹下站著一位老道,頭戴束發道巾,身穿絳紫色的道袍,手拿馬尾拂塵,麵如紫玉,目若朗星,邊念佛邊點頭。

楊林上前深施一禮,尊聲:“道長,上下怎稱?貴寶刹在哪裏?”

老道眼睛似睜非睜,搖了搖頭說:“壯士,貧道久居山野,並無道號。請問壯士尊姓大名?”

楊林說:“免貴姓楊,叫楊林。子不言父,我父乃是隋國公楊忠。弟兄三人,我行三。”

老道點點頭說:“啊,原來你是隋國公的三公子楊林!真是將才啊將才!”

老道說著亮出巴掌,照準眼前一棵碗口粗的大樹,一掌打去,隻聽“哢巴”一聲,樹頭落地,老道轉身就走了。

楊林:來人。

家人湊過來:三少爺有何吩咐。

楊林:你們把老虎先抬回去。

家人:三少爺,你不隨我們回去嗎?”

楊林:我要去追那老道,你們先回去。

家人:是,三少爺。

2:終南山山嶺夜外。

楊林追到一座山嶺,還是不見老道蹤影,心想,要得驚人藝,必須有真傳。我自幼立誌學習武功,未遇高人,今日幸遇能人,我決不能失去良機!

楊林正想著,四下望著,忽見一個童子,身背竹簍從山上下來。

楊林上前說了聲:“小兄弟,請留步。”

這童子站住,看了看楊林,說:“你有事嗎?”

楊林說:“我想打聽一下,這裏是什麼地方?”

童子說:“啊,這裏是終南山。”

楊林聽罷點頭,心想,人都說終南山常有神仙出沒,不知是真是假?想到這裏問道:“兄弟,你就住在這裏嗎?”

童子說:“離此不遠。你從哪來?尋找何人?”

楊林說:“我想打聽一位道長……”

童子一聽笑了,說:“哎呀,你找的是慕容俊哪!”

楊林重複一句:“慕容俊?”

童子說:“是啊,複姓慕容單字俊,不就是那紫臉的老道嗎?”

楊林說:“是啊,你認識他?”

童子說:“是啊,這裏除了我常見,別人見不到他。哎呀,這個老道哇!他專門說大話,象個瘋子似的,你找他幹什麼?有事嗎?”

童子話沒說完,就聽那邊說話:“無量佛,你又在說我的壞話!別忘了,閑談莫論人是非!你這個小孩兒,真是沒有出息呀!”

童子聽了有點不好意思,用手摸了摸腮幫子。

楊林一見,趕忙上前抱腕秉手:“道長,請息怒,請息怒!他是個孩子,請不要怪罪!”

老道哈哈大笑:“你是不知道哇,我與他認識可不是一天半天了。這孩子挺聰明,他每天進山采蘑菇,遇見我就跟我鬧,我們都是老朋友了,豈能怪罪?這孩子還經常給我捎東西,我說要收他做個弟子,說了多次,他的父母就是不肯。哈哈哈哈,楊三公子,你打聽我幹什麼,有事嗎?”

楊林說:“我找道長有事,可是在這裏不便說呀!”

老道一聽明白了,說:“小童兒,你回家去吧!”

童子背起竹簍,瞅瞅老道,看看楊林,樂嗬嗬地奔山下去了。

老道說:“咱們走吧!”

楊林:好!道長請走!”

3:山洞夜內。

楊林隨老道走到一個山洞,十分清雅,裏邊擺著石桌石凳。

老道:請坐。

楊林一聽,便坐上一個石凳。

老道問:“三公子,你不在府中,到此深山老林裏來找我,有何貴幹?”

楊林說:“道長,實不相瞞,我父隋國公隨主東征西殺,立下了汗馬功勞。我自幼習文練武,想子繼父業,可學了點武藝微不足道,求師無門,今日幸遇道長,在深山學藝,久後好報效國家,以了終生心願。”

老道聞聽哈哈大笑:“難得你這個年輕輕的有心之人!”

老道說著到洞裏取出一個包袱,輕輕地放在石桌上,然後用手慢慢打開,裏邊露出黃澄澄的一對棒,這對棒每根都象一條龍,棒的一頭是龍頭,一頭是龍尾。龍頭上有雙角,明晃晃地有些尖兒。

老道指著這對棒說:“三公子,你認識它嗎?”

楊林立刻站起來說:“道長,小可從未見過,更不知它是何物?”

老道說:“這是一對棒,它的名字叫‘水火虯龍棒’。你可以來試試。”

楊林滿心歡喜,用雙手拿起這對水火虯龍棒,掂量掂量,直勁壓手,他覺著分量不輕。

老道說:“這對棒,我已收藏多年,今天得遇三公子,它也算有出頭之日了,從今天起我就教你這對雙棒,不知三公子意下如何?”

楊林聽罷滿心歡喜,立刻跪倒磕頭:“師父在上,徒兒楊林給你磕頭了!”

說著磕了三個響頭。

老道說:“起來,起來!”

4:山洞日內。

五個月後。

這一天楊林練完一通雙棒之後,坐在石頭上歇息。

老道說:“自從燕主失敗之後,我就歸到此山隱居了,再不出世。不想遇見你這知心之人,求藝心切,我才肯於傳授雙棒,這也是你我二人有緣!”

楊林聽罷十分感激,說:“師父的大恩大德,徒兒我銘刻在心,永誌不忘!”

老道又說:“為師我還有幾句話不可不向你說。學會了武藝不難,但走正道很難。會武之人,一定要行走正道。切忌奸,淫邪盜。一個人立身於世,要公正無私。古往今來,有多少失敗者,就是因為得意忘本,忠奸不分,助紂為惡,或落荒淫之中,以致身敗名裂。”

楊林邊聽邊點頭,說:“徒兒謹遵師訓,請師父放寬心!”

老道一笑說:“但願如此!”

楊林見師父高興,又說:“師父,徒兒有句心裏話,不知該講不該講?”

老道說:“有何言語,隻管講來!”

楊林說:“我想請師父隨徒兒到家,強似你自己在此久居山野。”

老道聽罷一笑,說:“蒙你一片好心,為師我已經看破紅塵,決心隱居,不願再出入於市。出家人做不了神仙,也落個耳不聽幹戈。為師希望你能做出一番事業,留芳名於千古!能做到‘人死名譽在’,不叫‘人在名譽壞’。”

楊林說:“師父的金玉良言,徒兒永遠銘記在心!”

老道說:“既然如此,你就可以下山了。”

楊林又一次跪倒磕頭:“感謝師父教藝之恩。”

他就這樣告別師父,帶著一對水火虯龍棒,離開山洞下山回府。

5:楊府門前日外。

楊林接近楊府,慢慢地走到門前,禮貌敲門。

家人一聽,便去開門。

家人開門,嚇了一跳:三,三公子。”

又朝府裏喊:三公子回來了,三公子回來了。”

楊林沒說話,直奔上房。”

6:楊府庭院日外。

府裏的人都圍了上來,問道:“三公子,你可回來了,幾個月來叫我們找得好苦哇!三公子,你到哪裏去了?”

眾家人圍著楊林走進上房。

7:楊府上房日內。

楊林向眾人解釋。眾人一聽,歡喜不已。

楊忠:原來如此,好,學得本領就好。

楊堅:三弟,能否演示一下,為兄想見識見識。

楊素:大哥說的是。

楊林:好,隨我到庭院。

眾人均直奔庭院。

8:楊府庭院日外。

楊林在庭院表演了一雙水火虯龍棒,那真是:

虯龍棒雙手拿,左右分上下砸。先用三棒打五鬼,後使三棒定天涯。棒分三路人難走,棒打九招亂梅花。鬼王留下六十棒,拍打崩砸勝敵家!

全家人見了都非常高興。

楊堅:好,打的好。

楊素:漂亮。

楊忠:我兒有長進。

9:楊府呂氏房內夜內。

老夫人呂氏說:“近幾個月來,有許多人向你提親。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你年齡不算小了,該辦也得辦了。”

楊林說:“媽媽,孩兒已經立下誌向,功不成名不就立誌不娶。”

老夫人知道楊林的脾氣,他認定了這條道別人誰說也沒用,隻好由他。

10:大街日外。

數年之後。

楊林走在大街上,人們都在兩旁圍觀,人人稱讚。

楊林正往前行走,忽有家人來報:“大將軍,不能再往前走了,前邊有定國王宇文晉的車馬擋住去路。請大將軍下馬拜見。”

楊林一聽就來氣了:“什麼?要我下馬拜見?我為什麼要拜見他?他應當拜見我!”

家人說:“大將軍,他是定國王,連皇上都敬他三分。他是上殿不拜君,下殿不辭君。”

楊林一聽更火了:“啊?他有什麼功勞坐了王位。我不能去拜見他!”

家人說:“大將軍,這可不行啊……”

正說著,就聽有人高喊:“前麵什麼人敢擋王爺去路,趕快下馬拜見王爺賠禮請罪!”

楊林聽罷氣往上撞,心想:好一個宇文晉,你欺我主年幼,獨斷專行,上欺天子下壓文武。今天你又欺負到我的頭上來了,好哇!別人不敢碰你,我來教訓教訓你!想到這,楊林把馬一催來到定國王車前,隻見宇文晉坐在車上耀武揚威,頭上戴著王冠,身上穿著長袍。一張淡黃色的臉,配著黃焦焦的胡須,三角眼,掃帚眉,眼目中透出一種奸詐。

他見楊林仍在馬上,立刻麵帶怒容,冷冷地說:“你為何不下馬?”

楊林說:“你是王爺,我是驍勇大將軍,征討叛臣有功。你在宮中不出力不打仗,坐享其成,還叫我來拜你?”

宇文晉一聽大怒:“好大膽的楊林,你目無王爺,竟敢口出狂言!來人哪,給我拿下馬來!”

下人:是!”

武士們答應一聲撲向楊林。

楊林大喝一聲:“住手!看你們哪個敢來碰我?”

眾武士一看,楊林怒發衝冠,虎目圓睜,威風凜凜,誰也沒敢動手。俗話說:“大將軍八麵威風”。誰敢靠前!眾武士一個個嚇得直勁往後退。

宇文晉見武士們不敢靠前,又大喊道:給我拿下馬來!”

楊林見無人敢來,自己跳下馬來,手下人接過馬韁繩。楊林來到車前,上去一把抓住宇文晉的衣領就把他薅下車來,宇文晉哪經得住楊林這一薅哇,“咕咚”一聲摔在車前。楊林上前舉手就打,把他打了個鼻青臉腫,爹一聲媽一聲直叫。

楊林打完宇文晉,上馬轉身就走。

宇文晉這小子都被打懵了。眾武士見楊林走了,這回來能耐了,把宇文晉攙扶到車上坐下。

宇文晉有氣無力地說:“給我去……去朝廷!”

11:午門外日外。

宇文晉的車馬來到午門外,見了黃門官說:我有要事要見皇上。

黃門官:請王爺稍等片刻。

宇文晉:快去。

黃門官一見宇文晉這個狼狽樣,知道是出什麼事了,趕緊回去稟明聖上。

12:正殿日內。

皇上:朕明白了,讓其進宮。

黃門官:遵旨。

13:午門外日外。

黃門官回來了。

黃門官回來說:“皇上旨意下,宣定國王進宮。”

宇文晉:太好了。

14:仁壽宮日內。

宇文晉來到仁壽宮,靜帝正在跟妃子們尋歡作樂。

宇文晉上前跪倒磕頭,哭喪著臉說:“我冤哪!請聖上給為臣作主!”

靜帝一見他這個狼狽樣,哭笑不得,問道:“你怎麼弄成這個樣子?是誰惹怒於你,冤從何來?”

宇文晉說:“方才在大街之上,為臣的車子與楊林的坐騎碰到一塊。他叫我下車拜見他,說他有功。臣子不拜,他就把我扯下車來摔倒在地,拳打腳踢,嘴裏還罵人,他不僅罵我,連聖上你都給罵了!小小的楊林目無王章國法,膽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拳打國家的王爺!聖上,這不是打我,他連聖上也沒放在眼裏。”

靜帝聽罷大怒:“這還了得!才封他個驍勇大將軍,他就敢目無皇上,拳打親王,真是猖狂已極!張公公,將其傳進宮來。”

太監說聲:“遵旨!”

太監直奔隋國公府。

15:楊府客廳日內。

楊林說:“大哥,我今天出了口氣!”

楊堅:出氣?”

楊林說:“是啊,我回家時,在大街上騎馬與宇文晉的車子相遇,他叫我下馬拜見,我不參拜,他就命武士把我拿下馬來,我火了,反將他拽下車來,狠狠地打了一頓。”

哥倆一聽“啊”一聲,楊堅:“三弟,你怎麼敢惹他!他是皇上的心腹哇!你真是放著天禍不惹惹地禍!”

楊林說:“惹就惹這樣的,看他們能把我怎麼樣!”

正說話間,有家人進來稟報說:“聖上命太監傳下旨意,宣楊林進宮見駕!”

楊堅說:“兄弟,不用問,這是大禍臨頭了!那靜帝在宮中聽信讒言,對我家早有疑心。如今你又打了他的心腹定國王,他怎肯善罷幹休!”

楊林說:“老主武帝在時,先父為他們東擋西殺,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不但不感恩,反而懷疑我們,難道我們就坐等挨整嗎!大哥,二哥,先不必擔心,我去,我想他們不敢把我怎樣!”

楊堅說:“你要好好認罪,多賠不是!”

楊林說:“請哥哥放心!”

16:仁壽宮日內。

楊林跪倒叩拜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靜帝滿臉怒氣說:“楊林,你身為驍勇大將軍,目無國章王法,在大街之上毆打王爺,當眾辱罵聖上,成何體統!朕念你征服叛將有功,這次孤王不加重責,免去你驍勇大將軍之職,出宮去吧。”

楊林原來本想申辯幾句,聽皇上叫自己出宮,也隻好退了下來。可是滿肚子要說沒說,心中憤憤不平,心想,這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17:楊府客廳日內。

楊堅問:“怎麼樣了?”

楊林說:“我的驍勇大將軍被解除了,這是皇上聽信了宇文晉的一麵之詞。”

楊堅說:“周室江山,是我們父一輩子一輩出生入死打下來的。靜帝眼裏沒有我們,隻寵信宇文晉,將來這周室江山也會被宇文家篡奪。”

楊素說:“大哥說得有理,到那時,我們弟兄落在他手,不但前功盡棄,恐怕想活命都難哪!”

18:楊府客廳日內。

人物:楊堅丶伍建章、邱瑞、韓擒虎、賀若弼。

楊堅說:“我看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一定得把宇文晉這個奸臣除掉。他一天不死,天下一天不得安寧!難道說我們東征西殺打來的天下,就幹瞅著葬送在他的手裏嗎?”

眾人一聽,齊說:“言之有理,一天不除掉宇文晉,天下一天無寧日。”

旁白:第二天由楊林帶領人馬先包圍宇文晉府,活捉了奸臣宇文晉。

另一路由楊堅帶隊,突然闖入宮院,拿住了靜帝,放出了女兒。

伍建章帶人把住城門,邱瑞帶兵鎮住大街小巷。就這樣,一夜之間,推翻了周室江山,第二天把奸臣宇文晉推到市井斬首示眾。

周室一倒,宇文晉一死,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無不拍手稱快。大家一致擁戴楊堅為帝,改國號為隋,稱開皇天子,帝號文帝。

19:正殿日內。

公公宣讀聖旨:封伍建章為忠孝王,邱瑞為昌平王,賀若弼為安定王,令狐達為金國公,楊林為鐵臂靠山王,兵馬大元帥,其他文武百官,各升三級。立獨孤氏為皇後,大兒子楊勇為東宮成王殿下,二兒子楊廣為晉王,二駙馬柳述為兵部尚書,欽此。”

嘉封剛剛完畢,有黃門官進宮啟奏:“啟奏萬歲,午門外有宇文化及兄弟候旨見駕。”

楊堅和宇文化及是好友,因為宇文化及跟宇文晉不和,多次受宇文晉排擠。楊堅登基為帝,今天他特意帶著兩個兄弟:宇文士及和宇文誌及前來拜見。

文帝:宣他們上殿。

黃門官:遵旨。

20:午門外日外。

黃門官走到三人麵前:三位,皇上宣你們上殿。

21:正殿日內。

兄弟三人殿內參拜,口稱:“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帝說:“平身。”

宇文化及起身說:“臣,宇文化及,早知皇上乃天命之主,今駕坐龍位,乃天下之德,文武之幸也,百姓之幸也!願主公洪福齊天,德為天下,社稷堅如磐石!”

開皇天子楊堅見他來投,滿心歡喜,他認為這哥仨一來,又增加了一份力量,因此說:“朕封宇文化及為中書令;宇文士及為戶部尚書;宇文誌及為洛陽總鎮。”

宇文化及丶宇文士及丶宇文誌及:謝萬歲。”

22:山洞日內。

楊林在山洞四處尋找,就是找不到師傅。

楊林:還是回去吧!”

23:正殿日內。

忠王伍建章啟奏:“主公,自主公登基以來,舉國同慶,萬民歡呼,黎民百姓安居樂業,然而有幾處頑敵尚未歸降,江北尚未統一,江南尚未歸隋,天下不能統一。主公何不先平複江北,後平江南,使天下成為一統?”

文帝說:“孤早有此心,怎奈天下未定,不好出兵。”

伍建章說:“三少爺楊林勇猛無敵,麾下又有戰將千員,所到之處何愁不平?”

文帝聽罷說:“言之有理,朕準奏。封靠山王楊林為大元帥,統領兵馬,昌平王邱瑞為副元帥,韓擒虎、賀若弼為左右監軍,令狐達為先鋒,統帥二十萬大軍,兵發安陽城,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24:安陽城高府客廳日內。

探馬進來報告:“報,王爺,現有大隋三王爺楊林,統領大批人馬前來,已到達輝州。”

高穎說:“好,來得正好!他們不來我還要去會他!下去,再探!”

探馬:是!”

25:輝州城魚府客廳夜內。

再說輝州大將魚俱羅,聽說楊林統兵到來,哈哈大笑:“哈哈哈哈,小小的楊林,你敢大膽來犯,我叫你有來無回!”

魚俱羅手下有位偏將叫劉太,上前說:“魚將軍,咱們可不能輕敵呀!聽說靠山王楊林能用兵,善用兵,手中一對虯龍棒勇冠三軍,無人敢敵。”

魚俱羅說:“劉太,你休要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他厲害?誰不知俺剛烈大將魚俱羅!再者說,他的兵馬從遠道而來,到我這裏不戰自疲,就在此時我要給他來個下馬威!來人哪!”

下屬:在!”

魚俱羅:備馬抬刀!”

下屬:是!”

26:輝州城城內外夜外。

城門打開,魚俱羅帶領二千士兵霸氣出城。

27:楊林軍營夜外。

那邊楊林來到,正在安營紮寨,埋鍋造飯。

邱瑞說:“王爺,這裏的魚俱羅可非一般之人哪!他號稱‘剛烈大將軍’,力大無窮,非等閑之輩。”

楊林說:“此人我早有耳聞,我們要嚴加防備,但也不必多慮。”

兩個人正說話間,忽有兵丁來報:“報,魚俱羅出城討戰!”

楊林聽罷一擺手說:“好!既然魚俱羅出城叫陣,眾將官,隨我出營一會。”

28:戰場夜外。

楊林帶領眾將來到陣前,勒馬觀看,隻見魚俱羅:頭戴镔鐵盔,烏金抹額,頂梁上七個簪纓,二龍鬥寶。身穿大葉镔鐵鎧甲,龍麟片片;護心寶鏡大如冰盤;足登虎頭戰靴。麵如黑炭,紮裏紮撒的一部鋼須,看年紀也就在四十上下。坐下是一匹玉麵鐵驊騮,掌中一口三停烏龍大刀,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楊林看罷心想:好一員猛將,真是名不虛傳哪!想罷剛要催馬出陣,早有令狐達上前攔住馬頭,說:“戰此小兒,何須王爺親自出馬,待末將前去會會他。”

楊林說:“令狐將軍,要多加小心!”

令狐將軍:知道了!”

令狐達說著催馬上前,把手中槍一抖,高喊道:“呔!前麵來者何人?我的槍下不死無名之鬼,快快通上名來受死!”

魚俱羅把大刀一揮,催馬上前,高聲喝喊:“俺乃齊王駕下的剛烈大將軍魚俱羅是也!你是何人?通上名來!”

令狐達說:“我在大隋開皇天子駕下稱臣,楊王麾下前部先鋒官,再往下問,令狐達!魚俱羅,識時務者為俊傑,如今大隋將興,人心歸順,此關難守,你何不下馬投降,報效大隋。如若不然,不僅身敗名裂,也難免刀下做鬼!到那時,魚將軍,你將悔之晚矣!”

魚俱羅聽罷大怒,高聲喊道:“少要多言,放馬過來,快快受死!”

說著,魚俱羅躍馬橫刀殺了過來。令狐達見魚俱羅來勢凶猛,不敢用槍。他一催胯下馬,躲閃過去,回手舉槍就刺。兩個人你來我往,馬打盤旋,戰有三五個回合,魚俱羅右手一扳刀頭,左手一推刀攥,由下往上一用勁,隻聽“當啷”一聲,令狐達的大槍脫手而出,飛出去有兩丈多遠。

令狐達隻覺兩膀酸麻,虎口震裂。見不好,撥馬敗陣而回。

楊林在馬上觀陣,看得一清二楚,心中無限佩服:啊,好一個勇猛的大將,果然力大無窮!想到這,楊林催馬來到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