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章 名揚後世(1 / 2)

董小宛的靈柩在靈堂停放了十四天。

出殯定在正月十五。

身體本就沒有完全康複,加上這幾天的苦熬折磨,冒辟疆也虛弱不堪。昨晚又是一夜未眠,天亮時,他還坐在董小宛棺槨前,不停地燒紙。他怕夫人去了那邊沒有錢花,他要讓小宛帶上更多的金銀財寶,免得到了那邊,受凍挨餓。

出殯的時辰到了。

董小宛沒有親生兒女,摔盆、扛幡之事都由冒丹書來做。

司儀高聲喊道:“起靈——”

冒丹書剛要彎腰去端聚火盆,卻被冒辟疆攔住了:“且慢。”

冒辟疆對眾人深鞠一躬,聲音沙啞地說道:“各位至愛親朋,鄉親鄰裏,我有幾句話說,——夢幻塵緣,傷心情動,鶯鶯遠去,盼盼樓空。倩女離魂,萍蹤莫問。揚鉤海畔,誰證前盟。把臂林邊,難忘往事。金蓮舞後,玉樹歌餘,桃對無蹤,柳枝何處?嗟嗟,萍隨水,水隨風,萍枯水盡;幻即空,空即色,幻滅全靈。能所雙忘,色空並遣;長歌寄意,缺水難圓。此去天國,長路漫漫,愛妻亡妾,一路好行。嗚嗚……”

冒辟疆一聲長嚎過後,突然失聲,像一堆稀泥一樣,軟趴趴地癱坐在地上。

司儀一揮手,冒丹書手起盆落,“咣”地一聲,泥瓦盆四分五裂,碎片濺得到處都是。

冒丹書舉起招魂幡,在前麵引路,六十四杠的靈柩緊跟在後,吹鼓手奏響沉痛的哀樂,一路向城南緩緩而去。

“九年一日千秋悲,腸斷衰殘抱痛來……”冒辟疆長歌當哭,跌跌撞撞地跟在送葬隊伍後麵,踉蹌而去。

大路兩側,擠滿了看熱鬧的百姓。

董小宛的棺槨葬在城南冒家別業影梅庵東側。影梅庵是冒家祖產,這裏林蔭如蓋,芳草萋萋,溪水潺潺,環境清幽,宛如人間仙境,正合了董小宛喜山愛水青睞寧靜的品性。

至此,一代名妓優伶,賢妻良妾,走進曆史,但在人們的記憶中,始終是夜空中一顆星光熠熠的存在。

她的一生是短暫的,隻有倏忽一閃的二十七年,但她的一生卻是近乎完美的,像一塊未被雕琢的美玉,毫無瑕疵。和秦淮八豔其它姐妹比起來,董小宛是幸福的,她得到了她想要的生活,而其它姐妹們的命運,卻大多未遂人願。柳如是懸梁自盡,陳圓圓沉屍湖底,卡玉京、李香君進入空門,寇白門嫁夫被棄,病死青樓時,身邊沒有一人,顧橫波與失節的丈夫去了北京,鄭妥娘與楊龍友殉難於貴州……與“紅顏薄命”的總結局相比,董小宛的愛情生活雖隻有九年,但能為所愛的人付出一生,也算是幸運得多了。

董小宛一生雖短,卻得到了後世的廣泛紀念。與錢謙益、陳子龍齊名,被譽為明末三大詩人的吳梅村,曾寫《題董白小像絕句八首》紀念她,在此輯錄兩首以饗讀者:

其一:

念家山破定風波,

郎按新辭妾唱歌,

恨殺南朝阮司馬,

累儂夫婿病愁多。

其二:

亂梳雲髻下高樓,

盡室倉皇過流頭,

錮盒金釵渾拋卻,

高家兵馬在揚州。

清初著名藏書家、明史纂修官黃虞稷,在《書影梅庵憶語後》二首,對董小宛不吝讚美之辭:

其一:

珊瑚枕薄透嫣紅,

桂冷霜清夜色空。

自是愁人多不寐,

不關天末有哀鴻。

其二:

半床明白殘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