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青衫歸來(1 / 2)

蘇長安今年二十五歲,他的家裏饒縣算是小有家財,但再蘇長安十歲那年遭了山賊,父母被山賊所殺,十二歲的哥哥蘇鍾玉失蹤,而那次浩劫中,承安街住戶三十三家共一百六十七人遇難,三人失蹤,誰都不知道的是,蘇長安早慧,過目不忘,血案當天蘇長安是被哥哥蘇鍾玉藏在裝菜的地窖裏僥幸躲過一劫,天剛要亮時,當時隻有十歲的蘇長安竟爬遍了整個承安街,翻遍每一具屍體,但讓他失望的是沒有找到哥哥蘇鍾玉的屍體,蘇長安記得街上每一戶每一個人的麵容,仔細辨認後,他默默的記下了這個數字,三十三戶一百六十七人遇難,三人失蹤。與哥哥同時失蹤還有一對爺孫,孫子是個目盲的小女孩,遠遠地見過一麵,這是蘇長安在承安街唯一沒有看清麵容的人,爺爺則略有些駝背長得有些嚇人,這對爺孫搬來承安街不過半年,平日裏二人身居簡出,很少與人說話。

那天以後蘇長安獨自離開了家,這一離開就是十五年,而十五年後的今天蘇長安再一次站到生他的地方饒縣,饒縣是位於南燕邊境的一個中縣,但一是饒縣是各國商人的往來行商的落腳之地,二是由於未央書院就設立於不遠的朝陽山,所以此縣向來熱鬧非凡,當然由此也是魚龍混雜,未央書院雖然不是天下三大書院之一,但在南燕也可排在三甲之內。

而當年蘇長安的哥哥蘇鍾玉就是就讀於未央書院,當晚是未央書院每月三天公休之日,恰逢蘇鍾玉在家,一晃十五年,蘇長安用盡辦法依然沒有找到關於哥哥的任何消息,或許哥哥真的已經在十五年前就遇難了。

當年蘇家在饒縣算是富戶,蘇父樂善好施,蘇母為人慈愛,經營著有一家米店,名為蘇記糧店,隻是十五年過去了,由於找不到蘇家其他人,蘇家糧店及家裏宅子都歸了父親拜把子的兄弟杜丙,而杜丙的女兒杜文雨則與蘇長安青梅竹馬,比蘇長安小三歲,自杜文雨出生之時雙方就定下娃娃親。

蘇長安原先居住的承安街雖早已重建,但依然保持著大體風貌,居住於此的大都是殷實人家,當年的那場浩劫早被人翻進故紙堆裏。這裏比十五年前還要熱鬧,而蘇長安家則在承安街最末尾的一家,這所宅子之前一直被打掃的很幹淨,也被杜丙一直保留著,隻是最近才落了些風塵。杜家之前隔三差五就來打掃一番,很多人都來找杜丙想要買此宅但都被他果斷拒絕,而杜文雨也一直至今未嫁,雖然很多人說親,但是杜文雨一直回複說蘇長安一日不歸,文雨一直不嫁,饒縣人皆交口稱讚杜文雨有情有義奇女子。

三年前奉郡郭家大少爺郭秦川遊玩饒縣對杜文雨一見鍾情,但是令人惋惜的是杜文雨卻果斷拒絕了郭秦川,而郭家也並未仗勢欺人,隻不過郭秦川卻依然不死心,在打聽了杜文雨為何不嫁之後,對杜文雨更是愛慕,隻是杜文雨一直不同意,而杜家其實這些年一直都是杜文雨做主,其父杜丙對此也是無可奈何。直到有一天杜文雨當眾說出要她嫁過去需要兩個條件,一是郭秦川需要去邊關取得馬上功名,她杜文雨不想嫁一個隻知吃喝玩樂之人,二是三年為期如果蘇長安未歸而郭秦川取得馬上功名,她杜文雨就嫁給郭秦川,而郭秦川一言未發,轉身而去。當時饒縣民眾一邊惋惜著,一邊卻幸災樂禍的說看看杜家小姐還真當自己是個人物,人郭家是什麼人家,跟人家提條件真是自不量力。

其實對於郭家杜丙本是想都不敢想的,更別說這麼過分的條件,奉郡郭家可不是普通人家,郭秦川其父郭汝成為當代家主同時也奉郡郡丞,二爺郭汝堂官拜扶風都尉,三爺郭汝康為未央書院二十一位教習之一,可能一介教習比不得二位哥哥地位顯赫,不過未央書院這些年也有很多順利進入朝堂之人,其弟子在南燕的影響力雖不如天下三大書院之一的蒙山學宮及每年隻收五人的滄海書院,但這股力量依然不可小覷,在未央書院做了十五年教習的郭汝康在人脈上可是比兩位哥哥更為廣闊。

這樣的郭家如何是杜家這種鄉下土財主高攀的起?不說郭家,就是饒縣的有數的幾個大戶人家又有誰真正瞧的起杜家?想要高攀郭家,大家恐怕早就做好了看笑話的準備。

但世事往往出人意料,郭秦川回家之後徑直去了邊關,而郭汝成更是大加支持,一去就是三年,三年中郭秦川每月都會有書信傳回,三年中杜文雨也用書信完美的演繹從冷淡到若即若離再到情深似海,現在郭秦川再有二個月就要歸來,在三年中郭秦川斬首二十七級積累軍功至校尉,二個月後歸來即可就任饒縣縣丞,郭秦川今年已經二十五歲,依然未娶大婦,郭秦川歸來之時也是杜文雨揚眉吐氣之時,她將作為大婦嫁入郭家,這麼多年的冷言冷雨,這麼多年在饒縣的低眉順目都將一掃而空,十餘年的忍耐都將有一個完美的結果。

這天杜文雨正在細思琢磨寫給郭秦川的信,下人來報知杜文雨,蘇宅住進了一個年輕人,還將蘇宅打掃一番,杜文雨驚訝的站了起來,暗自心想:“這麼多年都沒人拜訪過蘇家,怎麼今天會有人拜訪蘇家,會是蘇家二子中的一個,還是普通的親戚?不行,我還是親眼看一看,這個關頭容不得一點差錯。”於是杜文雨喊了貼身丫鬟綠荷,快步的向承安街走去。